28岁年轻小伙儿蔬菜苗中育出“大前程”
来源:
shucai1.com
2015-02-05
浏览:
405
字号:T|T
摘要:潘弘健今年28岁,但这个年轻小伙子已是邢台市南和县一个很有名气的“大老板”。2009年,24岁的潘弘健开始创业;2012年,他创办的瑞丰合作社入股社员达到三百余人,土地流转300亩,社员入股资金200余万元,带动社员平均每人每年增收800余元;2013年11月,他在南和县创办的首家5000万株标准化育苗场开始育苗生产,填补了该县蔬菜产业链上的一个空白;2014年,他的育苗基…
潘弘健今年28岁,但这个年轻小伙子已是邢台市南和县一个很有名气的“大老板”。
2009年,24岁的潘弘健开始创业;2012年,他创办的瑞丰合作社入股社员达到三百余人,土地流转300亩,社员入股资金200余万元,带动社员平均每人每年增收800余元;2013年11月,他在南和县创办的首家5000万株标准化育苗场开始育苗生产,填补了该县蔬菜产业链上的一个空白;2014年,他的育苗基地成为该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基地,新一代职业农民将从这里一批批走出……
转行创业领办农民合作社,瞄准“育苗”创市场
2010年,一个偶然的情况下,潘弘健了解到南和县是十五个“省级蔬菜产业示范县”之一,年产蔬菜45万吨。慧眼独具的潘弘健,立刻认识到这是一个不错的商机,果断撇下了正红火发展的建材生意,于2011年注册成立了南和县瑞丰种植合作社,投身到一个自己从未触及过的领域。靠着活络的头脑和“谋求全体社员共同富裕”的办社宗旨,他的合作社不断壮大,截止2013年底,合作社资产总额达到1700万元,并先后被评为《南和县示范合作社》、《邢台市示范合作社》、《河北省示范合作社》。
随后,他发现南和县虽是蔬菜大县,但在育苗上却存在空缺。经过在山东近一年的考察,2013年,他在南和县郝桥镇创办了该县第一家标准化育苗场,装有移动苗床、湿帘、风机、自动遮阳网、水肥设施、全自动喷灌机等一系列高科技育苗设施,首批5个标准育苗棚就与20余家蔬菜合作社、蔬菜大户签订黄瓜、西红柿等蔬菜育苗定单合同,首批订单育苗总量30余万株,填补了南和县蔬菜产业链的育苗空缺。
以“诚信”带领社员创业,700社员年均增收一万元
从种植到收获,从育苗到施肥直至销售,潘弘健为社员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跟踪,保证菜农种好菜,增收益。社员们对记者说,合作社在为农户提供了农业保险的同时,还对农户积压的农产品按平时的市场价进行收购,确保了农户的利益。
潘弘健说,做人就要讲究诚信。靠着“诚信”这两个字,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瑞丰合作社入股社员达到700余人,土地流转700余亩,产品发展到精品金小米、粉制品和无公害蔬菜等高中端农产品,并在2012年注册了“和阳益农”商标,除供应本地市场外,先后开发了邢台、邯郸、石家庄、北京、天津等,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有效带动了当地700家社员脱贫致富,带动就业200余人,合作社社员年均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
新技术培训结硕果,“一株黄瓜结50多根”
“将黄瓜苗嫁接在南瓜苗上,可以利用南瓜的发达根系增强黄瓜的养分,并延长黄瓜的生长周期,使原来15根一株的黄瓜秧现在能结出50来根黄瓜。”这就是潘弘健的育苗基地引进的育苗新技术,而在这些育苗温室中,一个个忙碌在嫁接苗盘旁的技术“工人”,就是该基地新培育的“育苗师”。
今年11月,弘健智能化育苗基地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基地,讲解蔬菜种植技术,培育蔬菜“土”专家,目前该基地已培训出农民育苗师112名,加快了全县果蔬种苗培育由传统落后方式向集约化、产业化的现代方式转变步伐。
从最初的“毛头小伙”到如今领办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创业致富带头人,潘弘健用自己的拼搏与奋斗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于
28岁年轻小伙儿蔬菜苗中育出“大前程”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