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马铃薯“主粮化”
来源:
shucai1.com
2015-01-21
浏览:
459
字号:T|T
摘要:日前,农业部透露,要以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成为继稻米、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这一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对云南这样的马铃薯种植大省来说,马铃薯主粮化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机遇?我省马铃薯主粮化面临哪些制约?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隋启君研究员。变身主粮潜力有多大?传统上,我国是把马铃薯作为蔬菜的,不过在营养组成上,马铃薯跟大米、小麦更加接近。马铃…
日前,农业部透露,要以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成为继稻米、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这一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对云南这样的马铃薯种植大省来说,马铃薯主粮化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机遇?我省马铃薯主粮化面临哪些制约?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隋启君研究员。
变身主粮潜力有多大?
传统上,我国是把马铃薯作为蔬菜的,不过在营养组成上,马铃薯跟大米、小麦更加接近。马铃薯主粮化,就是将马铃薯加工成适合大家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实现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
许多专家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膳食结构,满足人民增强体质健康的愿望;有利于挖掘生产潜力,开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途径;有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可能对行业外的人来说,马铃薯主粮化比较意外,但对了解马铃薯的人来说,这个消息其实很正常。”隋启君介绍,我省马铃薯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水稻,年种植面积达1000多万亩,总产1000多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薯片加工业一枝独秀,是我国马铃薯产业最发达的省份之一。马铃薯主粮化,或将给云南马铃薯带来加快发展,形成大产业的契机。
纵观我省马铃薯的产业发展,不难发现,近年来我省马铃薯产业正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马铃薯是较好的主粮替代作物。”隋启君分析,云南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让马铃薯实现了周年生产,四季供应,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云南马铃薯平均亩产仅1吨多,国外发达国家马铃薯亩产接近3吨,云南马铃薯提高单产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目前云南省自育马铃薯品种中,像“合作88”、“云薯202”等都是适宜加工全粉的品种,多样化的品种结构,将为马铃薯主粮化奠定品种基础。此外,相对水稻、小麦、玉米来说,种植马铃薯经济效益要高一些,农民易接受,且马铃薯耐旱、耐瘠薄、节水,有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变身主粮距离有多远?
资料显示:联合国粮农组织很早就把马铃薯列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并在种植面积、科研投入上给予其主粮地位的保证。数千年来,马铃薯一直是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的主粮,在欧美发达国家,马铃薯早已成为主粮。在1958——1960年,马铃薯一度成为我国很多地方的主粮。
在云南,马铃薯曾经是高寒山区农民的主粮,现在作为“配食”,大街小巷的炸薯条、烤洋芋,快餐店里的土豆泥、小零食薯片等深受消费者喜爱。云南马铃薯人均消费量仍然是全国最高的省份之一,马铃薯主粮化,云南先行有基础。
然而作为主食,马铃薯似乎还并未被大家认可。用小麦、玉米加工成的包子、馒头等主食,早已为人们所接受,而用马铃薯来加工制作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新鲜事,能否被接受还是个未知数。
马铃薯迄今未能自然成为云南真正意义上的主粮,有传统饮食消费习惯的因素,也因为大众对马铃薯营养价值认识不够。受这两方面因素影响,对适合加工的马铃薯专用品种选育不够,相应的加工成主食的配方、工艺和设备研发也不够,产业化开发滞后。“云南马铃薯行业还没有找到一个适合的载体来引导马铃薯向主粮化方向发展,发展中较薄弱的是加工和消费环节。”隋启君道出了马铃薯作为主粮目前存在的“软肋”。他表示,马铃薯要成为主粮需要有消费者认可的过程,此外,这个转化的“载体”也还在探索当中。
“加工也是短板。”隋启君介绍,目前云南市场上马铃薯的加工产品不多,而且价格相对要贵,此外,目前各地对马铃薯的政策扶持力度明显弱于小麦、水稻等主粮,也制约了马铃薯成为主粮的发展步伐。
变身主粮应该怎样做?
不可否认的是,马铃薯主粮化涉及科研、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多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攻关,尽快研发生产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主粮化产品,丰富居民的餐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国内有专家提出,要增加马铃薯的有效供给使其真正主粮化,需要着力克服生产技术方面的四个“瓶颈:一是单产,要通过战略性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大力推广优质脱毒种薯。二是总产,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增加供给。如可利用冬闲田扩大种植。三是要重视培育优质抗旱和抗病品种。四是发展专用型马铃薯品种,大力引导种植、加工与消费。
“推动马铃薯主粮化,需要从品种选育、良繁体系建设、加工水平等多方面加以改进提升。首先应对马铃薯作为主粮的作用重新认识定位,强化主粮化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推进主粮化有序开展。其次要加强马铃薯加工产品开发,推出丰富多样的主粮食品,形成大部分云南人喜欢的特定主食。第三要围绕马铃薯主粮化开展相关研究。育种上优先支持适合不同加工需要的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栽培上大力推广高产栽培、高效节水等新技术,加工上要改进提升工艺水平,研究最优的配比,开发最好的产品,并把主粮化成本降下来,让大众易于接受。第四要加强宣传。让大家认识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满足人们吃饱吃好吃得健康的需求。”隋启君建议。
总而言之,推进马铃薯主粮化,云南既需要选育适宜加工的品种,进一步健全良种繁育体系,也需要搞好加工,加强马铃薯加工技术提升。只有不断创新突破,才能让马铃薯切实担负起主粮重任。
链接
马铃薯做主粮的好处
马铃薯为何受到青睐?适应性强、营养丰富是两大主因。在适应性方面,即使是非常贫瘠的土地,遇到较恶劣的天气,马铃薯也可以保持稳定的产量。在营养方面,大米、小麦和玉米提供的营养成分,马铃薯都能提供,甚至更为优越。马铃薯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高,且拥有人体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是所有粮食作物中维生素含量最全的。一个马铃薯(以一个3两马铃薯为例)维生素A含量相当于胡萝卜的2倍;维生素C含量相当于苹果的10倍;钾含量相当于香蕉的4倍;花青素含量相当于草莓的4倍。而且,它还有三大主粮所没有的营养——胡萝卜素。此外,与小麦、玉米、水稻相比,马铃薯全粉储藏时间更长,在常温下可贮存15年以上,一些国家还把马铃薯全粉列为战略储备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