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灰霉病识别症状和防治方法
来源:
shucai1.com
2025-08-22
浏览:
105
字号:T|T
摘要:一提到灰霉病,果农朋友们真是头疼不已。不管怎么打药,效果都不理想,病情总是反复发作。如果你都没有认真了解过灰霉病,又怎么能准确识别并有效对付它?下面和大家一起学习下草莓灰霉病识别症状和防治方法。一、草莓灰霉病的症状草莓灰霉病几乎可以危害草莓地上部分的所有器官,包括果实、花、果柄、叶片、叶柄等,其中以果实受害最为严重。不同部位的表现症状会有所不同。果实症状:草莓快成熟的时候,容易感染灰霉病。最初果面……
一提到灰霉病,果农朋友们真是头疼不已。不管怎么打药,效果都不理想,病情总是反复发作。如果你都没有认真了解过灰霉病,又怎么能准确识别并有效对付它?下面和大家一起学习下草莓灰霉病识别症状和防治方法。
一、草莓灰霉病的症状
草莓灰霉病几乎可以危害草莓地上部分的所有器官,包括果实、花、果柄、叶片、叶柄等,其中以果实受害最为严重。不同部位的表现症状会有所不同。
果实症状:草莓快成熟的时候,容易感染灰霉病。最初果面上出现浅褐色水渍状斑点,接着形成圆形或者不规则形褐色病斑,腐烂部分与正常部分的分界不明显。环境比较湿的时候,腐烂迅速扩大,并会向果实内部扩展,整个果实变软烂掉,出现灰褐色霉层。天气干燥的时候,感病的果呈干腐状,变为僵果。
花器症状:花瓣容易感染灰霉病,染病后变褐,由水渍状小斑点扩展为不规则的病斑,严重时整朵花和花序枯死。花器感染会直接引发果实发病。最近几年发现温室草莓出现新症状,染病萼片会变成红褐色,花瓣变成粉红色,逐渐感染果实,一旦湿度合适,就会开始产生霉层。最终导致果实停止发育,形成僵果,危害整个花序和花枝,使其变红。
叶片症状:叶部发病多从叶缘开始,初期也是水渍状斑点,随后由叶缘向内呈“V”字形扩展,接着形成灰褐色水渍状大斑,有时会有轮纹。严重时扩展到整个叶片,导致叶片腐烂。空气湿度较大时形成灰褐色霉层,叶柄感染初期颜色浅,后期褐色至暗褐色,并扩展为椭圆形病斑,湿度大时在叶片叶柄表面着生灰褐色霉层。
二、灰霉病为什么不好治?
繁殖速度快:灰霉病病菌繁殖速度快,治病能力超强。一旦侵入植物器官就会迅速表现症状,快速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因此,病害一旦发生就意味着很容易爆发,一定要早治!
病菌传播途径广:灰霉病属于气传病害,可以随空气、水流、伤口及衰败花叶等方式进行传播。尤其植株衰弱的时候,灰霉病就会乘虚而入危害植株生长。
病菌的生存能力强:灰霉病病菌既可以从活体的植物组织中摄取营养,也可在死亡的残体中生存,属于半活体营养型病菌。其分生孢子可以在感病的植物组织中存活4-6个月,菌核的生存时间更长。因此其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都超强。
极易受环境影响:天气是影响灰霉病发生速率的重要原因,灰霉病病菌喜欢比较冷凉的温度(18-23℃)、很高的湿度(85%以上),以及阳光不好的环境。因此,连续阴天或降雨的天气,灰霉病很容易爆发。
三、防治草莓灰霉病的关键技术
灰霉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而且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完全抗灰霉病的草莓品种,一般软果形的日系草莓比较容易感灰霉病,而硬果形的欧系品种相对比较抗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等灰霉病发生后再打药,往往已经晚了,防治才是最好的办法。说了这么多,那灰霉病到底应该如何防治呢?有哪些关键技术呢?
1、农业栽培措施
种植前采用高温闷棚或熏蒸处理对草莓棚室进行彻底消毒,减少菌源。
可与水稻、玉米、豆类轮作,不与黄瓜、番茄、辣椒、莴苣等容易发生灰霉病的蔬菜轮作。不与葡萄立体种植,避免灰霉病菌的相互传染。
控制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
及时摘除棚内枯叶、病叶和病果,并带出大棚彻底销毁,减少温室内的侵染来源。
2、生态防控
高垄栽培,垄面覆盖黑色地膜或者银黑双色地膜,膜下铺设滴灌管,节水的同时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周围湿度,提高地温,还可防止植株和果实与地面直接接触,防止土壤中的病原菌直接侵染草莓。
合理的定植密度,一般每亩定植8000-10000株。每垄2行,“之”字形栽培,行距20cm,株距15-20cm。
3、生物防治
国内用于防治灰霉病的生物制剂或植物源制剂有枯草芽胞杆菌1000亿/g可湿性粉剂、寡雄腐霉100万孢子/g可湿性粉剂、哈茨木霉3亿/g可湿性粉剂、20%丁香酚水乳剂、20%乙蒜·丁子香酚可湿性粉剂、芽胞杆菌与氟啶胺复配、多抗霉素与丁子香酚混配。但在草莓应用上登记的生物制剂只有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多抗霉素和20%/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水剂。
4、化学防治
嘧霉胺:通过抑制病菌侵染酶的分泌从而阻止病菌侵染,并杀死病菌。
腐霉利:主要抑制菌体内甘油三酯的合成,具有保护和治疗的双重作用。
乙霉威:进入菌体细胞后与菌体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从而影响细胞的分裂,与多菌灵有交互抗性,一般不作为单剂使用。
菌核净:杀菌内渗作用,持效期长,对灰霉病主要在防效。
啶酰菌胺:可以抑制孢子的萌发,且与其它杀菌剂无交互抗性。持效期很长,需要复配其他治疗铲除性的嘧霉胺等使用。
氟唑菌酰胺:SDH抑制剂,从作用机理看,是以保护预防作用为主,对霜霉病疫霉病效果也很突出。
唑醚氟酰胺: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的混配杀菌剂,对白粉、灰霉和很多真菌都有防治效果。
异菌脲:二甲酰亚胺类,高效广谱、触杀型杀菌剂,抑制真菌孢子的萌发及产生,对病原菌各个发育阶段均有影响。
丁香酚:植物源杀菌剂,对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疫病等多种真菌病害有特效。效果发挥慢,成本较高,可以与腐霉利等化学药剂混用或交替使用。
咯菌腈:吡咯类杀菌剂,杀菌广谱,毒性低。作用机理独特,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以上关于草莓灰霉病的知识和防治方法,你都掌握了吗?如果大家在种植草莓的过程中还头疼其他病害,也可以留言提出。
关于草莓灰霉病识别症状和防治方法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第一蔬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