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黑星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来源:
shucai1.com
2025-08-21
浏览:
102
字号:T|T
摘要:苹果黑星病,亦称苹果疮痂病或黑点病,是由苹果黑星菌引发的苹果病害。该病主要侵害苹果的叶片和果实,从落花期至果实成熟期皆可发病,对苹果的产量、品质及贮藏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发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绝收。下面一起学习下苹果黑星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一、发病规律与识别要点(一)发病规律1.病原菌特性:病原为苹果黑星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存在生理分化现象,不同地区、不同苹果品种上的主要致病菌类型可能不同。其无性世……
苹果黑星病,亦称苹果疮痂病或黑点病,是由苹果黑星菌引发的苹果病害。该病主要侵害苹果的叶片和果实,从落花期至果实成熟期皆可发病,对苹果的产量、品质及贮藏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发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绝收。下面一起学习下苹果黑星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一、发病规律与识别要点
(一)发病规律
1.病原菌特性:病原为苹果黑星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存在生理分化现象,不同地区、不同苹果品种上的主要致病菌类型可能不同。其无性世代包括苹果环黑星孢和树状黑星孢,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2.适宜生长条件:温度20℃、pH值4.5-5.8时,最适宜苹果黑星病菌生长。子囊壳发育温度为13℃,子囊孢子成熟温度为10-24℃,最适温度20℃,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2℃。子囊孢子萌发适温15-21℃,侵染最适温度19℃。
3.越冬与传播:病原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枝、芽鳞内或以子囊壳在病叶中越冬。次年春季,子囊孢子成熟后,遇降雨从子囊壳中弹射出来,随风雨传播,成为当年的初侵染源。侵染后在病斑表面产生分生孢子,成为再次侵染的主要来源。
(二)发病特点
1.越冬场所:苹果黑星病菌在落叶或芽鳞内越冬。
2.传播与侵染高峰期:春季3月底或4月初子囊孢子开始释放,随风雨传播,开花前后是最易侵染的时期,此时降雨对当年病害发生影响重大。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叶片发病一般出现在5月中旬以后。6-7月分病菌数量最多,若此期间降雨频繁,果园高温高湿,易导致黑星病重度发生,发病期可持续至9月下旬。采收前若不注意防治,果实带病入库,贮藏期也会发病。
(三)识别要点
1.病叶症状:叶片发病初期为淡黄绿色圆形或放射状病斑,有时沿叶脉发展成线状病斑。中后期病斑渐变为褐色,最终颜色发黑,或产生黑色霉层。严重时,一个叶片上可产生数十至上百个病斑,导致叶片扭曲或卷曲。
2.病果表现症状:幼果受害,发病初期出现淡黄绿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后渐变褐色或黑色,表面产生黑色绒状霉层。随着果实膨大,病斑扩大、凹陷、硬化,中后期出现龟裂现象。
二、防治策略
(一)农业防治
1.冬季清园:冬季修剪后,全树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菌。落叶后彻底清扫果园,将病叶、病果带出园外烧毁,减少病菌越冬基数。
2.合理修剪:夏季及时疏除过密枝,保持树冠通风透光,行间留1-1.5米空隙。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园内湿度至70%以下,创造不利于病菌生长的环境。
(二)化学防治
1.杀菌剂选择
苯醚甲环唑:内吸性杀菌剂,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对黑星病等真菌病害效果稳定。
醚菌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渗透作用,抗雨水冲刷能力较强。
氟硅唑:三唑类杀菌剂,内吸性强,治疗效果突出,能快速控制病害扩散。
戊唑醇:三唑类杀菌剂,保护和治疗效果兼备,持效期较长,对黑星病有较好防效。
肟菌酯·氟环唑:复配制剂,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杀菌谱广,能延缓病菌抗药性。
氟环唑:三唑类杀菌剂,内吸性强,对黑星病等叶部病害防效优异,能增强作物抗逆性。
高效杀菌剂:如200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21.5%氟吡菌酰胺+21.5%肟菌酯、500g/L氟吡菌酰胺·嘧霉胺悬浮剂等。
2.科学使用方法
把握防治时期:重点在萌芽后至幼果期(春梢期)和果实膨大期(秋梢期)用药,发病初期及时用药。
轮换用药,避免抗药性:同类杀菌剂不可连续使用超过2次,需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
合理浓度与施药方式:严格按照说明书稀释浓度喷施,施药时均匀喷洒叶片正反面、果实及枝条,雨后及时补喷。
结合农业措施:冬季清园,合理修剪,保持果园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注意安全间隔期:果实采收前需根据药剂特性遵守安全间隔期,避免农药残留。
(三)操作指南
1.分阶段精准用药
萌芽后-谢花期:用醚菌酯+苯醚甲环唑,预防病菌初侵染,重点喷新梢和花器。
幼果期(套袋前):用露娜森或拿敌稳,兼顾保护果实和防治叶部病害,喷药后间隔1-2天套袋。
果实膨大期-成熟期:交替使用氟硅唑、美甜,发病严重时缩短间隔至7-10天,重点喷叶片背面和果实。
2.抗药性管理技巧
按“三唑类(如戊唑醇)→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如醚菌酯)→复配剂(如拿敌稳)”顺序轮换,同一类药连续使用不超过2次。建议每次用药加入有机硅助剂(如杰效利),增强药剂附着力,减少用量10%-20%。
3.施药实操要点
选无风晴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喷药,避免高温药害;雨后24小时内补喷。用高压喷雾器(喷头距叶片30-50cm),确保叶片正反面、枝条缝隙均匀着药,每亩用水量:幼树30-50升,成年树60-80升。
4.配套农业措施
冬季修剪后,全树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菌;落叶后彻底清扫果园,病叶病果带出园外烧毁。夏季及时疏除过密枝,保持树冠通风透光(行间留1-1.5米空隙),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园内湿度至70%以下。
5.安全间隔与采收规范
最后一次用药距采收间隔:苯醚甲环唑≥14天,戊唑醇≥21天,露娜森≥14天,美甜≥7天。采收前1个月尽量使用低毒药剂(如醚菌酯类),减少残留风险。
(四)注意事项
1.套袋苹果在套袋前必须喷足药,套袋后重点保护叶片;不套袋苹果需增加果实喷药次数,确保果面覆盖。
2.药剂需现配现用,避免与碱性农药(如波尔多液)混用,建议单独喷施以保证效果。
通过以上综合防治策略,可有效控制苹果黑星病的发生和蔓延,保护果实品质和产量,降低用药成本和残留风险,适用于规模化果园及散户参考使用。
关于苹果黑星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第一蔬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