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软腐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来源:
shucai1.com
2025-08-19
浏览:
104
字号:T|T
摘要:芹菜软腐病,俗称“烂疙瘩”,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侵害芹菜的叶柄基部或茎部。这种病菌不仅危害芹菜,还能侵染十字花科蔬菜、马铃薯、番茄、辣椒、大葱、洋葱、胡萝卜等多种蔬菜,寄主范围广泛。下面一起学习一篇芹菜软腐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一、症状芹菜软腐病通常从柔嫩多汁的叶柄基部开始发病。发病初期,病部出现水浸状,随后形成淡褐色、纺锤形或不规则的凹陷斑,逐渐变为湿腐状,变黑发臭,仅残留表皮。二、侵染与传播芹……
芹菜软腐病,俗称“烂疙瘩”,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侵害芹菜的叶柄基部或茎部。这种病菌不仅危害芹菜,还能侵染十字花科蔬菜、马铃薯、番茄、辣椒、大葱、洋葱、胡萝卜等多种蔬菜,寄主范围广泛。下面一起学习一篇芹菜软腐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一、症状
芹菜软腐病通常从柔嫩多汁的叶柄基部开始发病。发病初期,病部出现水浸状,随后形成淡褐色、纺锤形或不规则的凹陷斑,逐渐变为湿腐状,变黑发臭,仅残留表皮。
二、侵染与传播
芹菜软腐病在4℃至36℃的温度范围内均可发生,最适温度为27℃至30℃。病菌在土壤中单独存在时只能存活约15天,且不耐干燥和日光。发病后,病部易受腐败性细菌的二次侵染,产生臭味。病菌主要通过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随后通过昆虫、雨水、灌溉以及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从芹菜的伤口处侵入。由于病菌寄主广泛,一年四季均可在不同蔬菜上侵染和繁殖,对各季栽培的芹菜均构成威胁。其传播和发生与土壤、植株伤口及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有伤口时,病菌更易侵入;高温多雨时,植株伤口愈合困难,发病加重且易蔓延。
三、防治方法
1.轮作
轮作是预防芹菜软腐病的关键措施。由于该病主要通过土壤传播,连作会导致土壤中病菌大量积累,从而加重病情。因此,建议实行两年以上的轮作制度,避免与易感病的蔬菜连作。
2.栽培管理
软腐病菌主要从植株伤口侵入,因此在定植、中耕、除草等操作中,应尽量避免伤根或造成植株伤口。定植时不宜过深,培土不宜过高,以防叶柄埋入土中。雨后应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减少病菌滋生的环境。
发现病株后,应立即清除,并在病株周围撒入石灰等消毒剂,防止病菌扩散。发病期间应减少或停止浇水,避免大水漫灌,保持土壤适度湿润即可。
3.及时防虫
昆虫会在植株上造成伤口,为病菌入侵提供机会。因此,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降低发病风险。
4.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可选用2%春雷霉素水剂(加收米或彩隆)、加瑞农500倍液或橙亮750倍液进行喷洒,每7至10天喷一次,连续喷2至3次,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芹菜软腐病对芹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但通过科学的轮作、精细的栽培管理、及时的防虫措施以及合理的药剂防治,可以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种植户应高度重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确保芹菜健康生长,提高经济效益。
关于芹菜软腐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第一蔬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