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灰霉病的最佳防治方法
来源:
shucai1.com
2025-08-16
浏览:
105
字号:T|T
摘要:灰霉病是当前保护地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生极为普遍。其中,黄瓜灰霉病的危害尤为严重。近年来,随着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等保护措施的不断改进,黄瓜种植面积持续扩大,种植茬次增加。这些变化为灰霉病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一般情况下产量损失超过30%。下面一起学习了解下黄瓜灰霉病的最佳防治方法。一、黄瓜灰霉病的症状表现主要危害部位:幼瓜、叶片、茎。幼瓜发病:病菌多从开败的雌花侵入,导致花……
灰霉病是当前保护地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生极为普遍。其中,黄瓜灰霉病的危害尤为严重。近年来,随着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等保护措施的不断改进,黄瓜种植面积持续扩大,种植茬次增加。这些变化为灰霉病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一般情况下产量损失超过30%。下面一起学习了解下黄瓜灰霉病的最佳防治方法。
一、黄瓜灰霉病的症状表现
主要危害部位:幼瓜、叶片、茎。
幼瓜发病:病菌多从开败的雌花侵入,导致花瓣腐烂,进而向幼瓜扩展,使脐部出现水渍状病斑,幼瓜迅速变软、萎缩、腐烂,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并可能扩展至整个瓜条。病瓜停止生长,最终腐烂或脱落。
叶片发病:通常由脱落的烂花或病卷须附着在叶面引起,形成直径20-50毫米的大型病斑,形状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明显。病斑后期干枯,表面生有灰色霉层。
茎部发病:当烂瓜或烂花附着在茎上时,会引起茎部腐烂。严重时,下部节间腐烂导致蔓折断,植株枯死。
二、发病规律
越冬与传播: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或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耐干燥,可在病残体上存活4-5个月。病菌寄主广泛,其他蔬菜上的分生孢子也可成为菌源。病菌主要通过病组织接触传染,分生孢子通过气流、雨水及农事操作传播蔓延。
发病条件:灰霉病菌喜低温、高湿、弱光环境。病菌在2℃-31℃范围内均可发育,最适发育温度为18℃-23℃。相对湿度75%时开始发病,湿度90%以上时发病极为严重。春季连阴天多、气温不高、棚内湿度大、结露时间长、放风不及时时发病较重。棚温高于31℃时,孢子萌发速度减缓,产孢量下降,病情不再扩展。灰霉菌为弱寄生菌,植株生长弱时病势明显加重。密植、氮肥施用过多或缺乏、灌水过多、通风透光不良等条件均易使病害流行。
三、病害控制
加强田间管理:推广高畦覆地膜或滴灌栽培法。生长前期及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及时放风,将相对湿度控制在75%以下,减少棚顶及叶面结露和叶缘吐水。建议使用透光率高的无滴膜或紫外线阻断膜。及时整枝、绑蔓,摘除植株下部老叶,增加通风透光。
药剂防治:
花期预防:使用安全药剂喷施花器,减少花期病菌潜伏。例如,使用500倍腐霉多菌灵喷施花器。
发病后处理:发病后可使用300倍过氧乙酸+800倍砚祥异菌+100倍灰霜特效混合喷施,每隔3天喷施一次,连续使用2次。
总之,灰霉病在低温高湿环境下容易发病,且前期病菌可能已在花萼或果实脐部潜伏,遇到适宜环境就会大面积发病。因此提前预防非常重要。
关于黄瓜灰霉病的最佳防治方法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第一蔬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