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奔小康——记山东省郓城县南赵楼镇甄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庆涛
来源:
shucai1.com
2020-06-28
浏览:
1158
字号:T|T
摘要:“2016年成立合作社的时候,我给乡亲们承诺两年内集体收入过20万元,当时不少村民不相信,会场上就笑出了声。结果,2017年我们就实现集体收入27.5万元。2019年初的村民代表大会,我又代表村‘两委’提出了到2020年集体收入过百万元的目标,这次大伙儿都认真了,纷纷问我准备怎么干。”日前,在山东省郓城县南赵楼镇甄庄村,村党支部书记张庆涛描述着村庄近年来的变化。记者面前这位肤色黝黑、年过半百的鲁西…
“2016年成立合作社的时候,我给乡亲们承诺两年内集体收入过20万元,当时不少村民不相信,会场上就笑出了声。结果,2017年我们就实现集体收入27.5万元。2019年初的村民代表大会,我又代表村‘两委’提出了到2020年集体收入过百万元的目标,这次大伙儿都认真了,纷纷问我准备怎么干。”日前,在山东省郓城县南赵楼镇甄庄村,村党支部书记张庆涛描述着村庄近年来的变化。
记者面前这位肤色黝黑、年过半百的鲁西南农村汉子,言谈举止中透着踏实与自信。自2004年返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他带头捐资设立爱心基金凝聚民心,先后3次推动土地流转,最终蹚出了“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径,带领全村走上了一条集育苗、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三次土地流转蹚出致富路
作为村里的致富能人,张庆涛能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很大程度上就是父老乡亲希望他能带领大伙儿致富。“我也是这么想的,既然大伙儿信任我,我就要带着大伙儿蹚出路子。”张庆涛说。
通过外出考察学习,2005年,张庆涛决定走“劳务输出+土地流转”的路子。村里成立劳务输出公司,组织男劳力外出务工,村内的土地统一流转,种植高效作物。然而,村里人念家,最开始送出去的100多人,不到两个月就回来了一半。通过挨家挨户发动流转的100多亩土地,本就不成方连片,加上回来的人纷纷要回土地,首次土地流转也以失败告终。
虽然失败了,但也为甄庄村掘来了第一桶金。“我们这第一批在外面留下的,现在有十几个开办了自己的小企业,年收入过百万的也不少,所以都特别感谢张书记。”村民杨仁燕说。
2009年,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张庆涛趁势发动了第二次土地流转。然而,一下子流转了2100亩地,步子迈得有点大;村民除了种粮食别的不会种,新引种的作物市场前景不明……忙活一年,挣的钱不够支付每亩1000斤小麦的流转费,张庆涛的第二次努力也失败了。
痛定思痛,张庆涛到处取经,还到寿光专门请教了“蔬菜大棚之父”王乐义。“技术要硬、链条要长、市场定位要准,王书记的几句话点醒了我。”张庆涛说。就这样,2014年甄庄村由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一期流转了400亩土地,先行先试。
建大棚、种好菜、打开销路,随后是育苗工厂、蘑菇棚、有机肥厂、养殖场……甄庄村的产业链越来越长,至今已建成占地1200亩集种植、加工、销售、旅游、研发、科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全村人均纯收入接近2万元。
产业园区带动长效脱贫
如今,甄庄村党支部领办的郓城润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于2017年发展壮大为绿禾农业有限公司。公司共吸纳村里43%的人口入社,按股分红,建有蘑菇大棚100座、高标准蔬菜大棚152座、育苗温室28座、智能连栋育苗温室3座、有机肥料厂一个、中央厨房一处、占地158亩休闲观光采摘园一处、规模化养猪场2座,年产各类优质蔬菜达千万公斤、蘑菇130万公斤。合作社的产品通过绿色认证13个、有机认证1个,注册“自家院子”等商标5个。
“不仅如此,绿禾公司领建的这处产业园区,也已成为郓城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座‘灯塔’,照亮了周边村庄。”南赵楼镇党委书记范国纲说。
2016年,郓城决定整合涉农资金投入到绿禾农业园区,建立带动脱贫长效机制。当年投入中央专项扶贫资金35万元,在园区建设6个食用菌棚,年保底收益3.1万元,为45户贫困户分红,户均689元;投入市、县资金1200万元建设冬暖式大棚90个,园区承租30个,年保底收益9万元。2017年投入市、县资金1082万元建设大棚62个,年保底收益8万元。
在张庆涛的设计和推动下,通过优势产业与扶贫相结合的思路,绿禾园区已经发展出了多条扶贫路径:让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分红;让合作社和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签订保底帮扶协议,给予贫困户项目分红;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来基地务工,月收入2000到5000元;对缺乏资金的贫困户,给予全额无息资金支持;每年春节、中秋节拿出10万元看望慰问基地辐射村庄的孤寡老人和贫困户……而当提起张庆涛的这些努力时,贫困户们纷纷伸出了大拇指。
爱心基金会助贫困学子腾飞
农村孩子渴望金榜题名跃龙门,可学费让一些家庭犯难。2004年,村里一名叫杨丹的美术生考取了齐齐哈尔美术学院,眼看就要入学,父母却因凑不齐学费难过得直流泪。一心想圆大学梦的杨丹拿着本子,决意挨家挨户去借钱,却被老实巴交的父亲死死拽住……
这让张庆涛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思索,何不成立一个爱心基金会,让贫困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在他的倡导下,甄庄村贫困学生爱心基金会正式成立,村委会向全村发出号召,为贫困学子募捐。
张庆涛回忆:“当年,我们筹集了1.2万元,镇里听说后又送来5000元。”那一年,杨丹等4位困难学生成功进入大学。第一年,张庆涛捐了2000元,此后每年都捐款3000元以上,至今他已累计捐了十多万元。村委会也已累计募集资金20余万元,帮助18名困难学生圆了大学梦。
关于
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奔小康——记山东省郓城县南赵楼镇甄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庆涛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