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恰县:戈壁荒滩上的蔬菜基地
建在戈壁荒漠上的一座座温室大棚(摄影张荣兰)
37岁的新疆柯尔克孜族妇女阿丽娅正在打理温室内的大棚辣椒,为了照顾孩子上学,她选择来戈壁产业园上班,每个月有1200元的工资。
“从乡上搬迁到乌恰县城后,我住上了有暖气、卫生间的新房,还承包了2座大棚,现在一年的收入接近5万元,从一个牧民变成了大棚蔬菜种植能手……”7月29日,在乌恰县城东戈壁产业园里,32岁的布尔玛汗·阿卜杜拉告诉记者。
布尔玛汗·阿卜杜拉是乌恰县第一批从偏远乡镇搬迁到县城定居的牧民之一,三年前,她和丈夫来到乌恰县戈壁产业园,在跟随技术员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之后,便承包了园区的两个大棚,种植紫色无花果。“2012年我从山上搬迁下来一直在大棚里种植紫色无花果,这种无花果的销路很好,批发价每公斤50元,还没上市很多都被老客户的订购了,今年我种植的紫色无花果收入能有5万元。”
记者在新疆乌恰县城东戈壁产业园区看到,除了布尔玛汗家的无花果温室大棚,种植黄瓜、西红柿、辣椒等温室大棚整齐的排列在园区内,看着长势良好的蔬菜你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戈壁、荒漠,也难想象这些大棚的蔬菜如今还销往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
向戈壁要土地
作为连接中亚、西亚的纽带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乌恰县虽有地缘优势,但有地无土,全县荒漠性草场近1600万亩,耕地只有3万亩(人均耕地不足0.6亩),是一个以传统畜牧业为主的典型边境高原牧业国家重点扶贫县。
以前,乌恰县居民日常的果蔬来自喀什等周边城市,价格不但高,还不能定期供应。为解决乌恰县居民吃果蔬难的问题,同时也为进城定居牧民提供产业支撑,增加农牧民的收入,乌恰县从2009年开始,利用戈壁荒滩就地取材建设石头温室大棚,目前已经建设温室1500亩,拥有年供6000亩智能育苗温室3座1.5万平方米。使下山的农牧民、零就业家庭、复转军人走进戈壁大棚学技术、搞承包,也使得乌恰高原绿色蔬菜进入了喀什、阿图什两地蔬菜市场。
蔬菜出口吉国
乌恰县高原地区空气新鲜,冰山融雪,水源清洁,所产蔬菜不仅鲜嫩、品质高、口感好,而且因为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多,是发展优质蔬菜的天然基地。
在满足乌恰县居民果蔬的需求后,乌恰县的果蔬还销往周边的喀什、阿图什,其中销往喀什的蔬菜占到总量的50%。去年以来,乌恰县的蔬菜还首次出口邻国吉尔吉斯斯坦。
今年1月-5月,乌恰县充分依托境内吐尔尕特和伊尔克什坦两个国家级一类陆路对外开放口岸优势,以城东农业产业园和玛依喀克设施农业基地为平台,已向邻国吉尔吉斯斯坦出口辣子、西红柿等各类蔬菜400吨,创汇40万美元。
目前,乌恰县已有三个蔬菜基地获得出口蔬菜备案资质,借助县内两个国家级一类口岸的优势,乌恰县还欲打造国际化的蔬菜基地。(张荣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