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景宁东坑镇杨梅成了采摘游乐富农产业
听说浙江省景宁东坑镇章坑、桃源、根底岘等村的农民大胆设想,敢作敢为,硬是将穷山沟变成漫步桃源、品花赏果、采摘游乐、体验田园风光、享受农耕生活的精品水果示范园,且收入不错。6月底,我们饶有兴趣地伴着一路的绿水青山,经过迂回曲折的山乡车道,前往他们的示范果园进行了采访。我们到东坑时,东坑杨梅正好新鲜上市,到东坑采摘杨梅,体验农耕生活的游客比平常增加了5-6倍,散客更是数不胜数。东坑的杨梅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也给东坑的旅游产业带来了新商机。
我们坐在车里一路从景宁驶向东坑。从东坑粮站到景泰路杨桥头左侧,从瑞东线洋桥头到何村岙,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株杨梅果树,田间、地头、山上,到处都可见成片的杨梅树。一个个红澄澄的炭梅挂满了枝头。“这里的杨梅呼吸着高山上的新鲜空气,加上山区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真的让人垂涎欲滴……”游客告诉我们说。满山的杨梅红艳艳一片,山道上有许多人在忙碌着,有的是村民,忙着采摘杨梅,丰收的喜悦绽放在这片新农村的土地上。有的是游客,慕名而来,边摘边吃,边吃边乐,兴奋地体验着“树上下来,立即入口”的采摘乐趣。东坑杨梅果大色鲜、肉质细软、汁多爽口,很多景宁乃至丽水,温州地区的游客慕名而来,既饱了眼福,又享了口福。“这里不但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还能亲手采摘最新鲜的杨梅,真是不虚此行”开着自驾车来到东坑的吴先生边采摘杨梅边高兴地告诉我们说。
“我们这座山上的杨梅品种又和别的地方不同,叫炭梅,意思是颜色像炭一样的杨梅,红的发黑算是成熟了,才可以采摘了。前几天一直下雨,这些天趁着天晴,工人们正抢摘杨梅。今年杨梅的产量有所降低,但品质、收益会比往年好。余姚、慈溪的客商早早地打电话给我们预约,还交了5万元定金在我这呢。”东坑炭梅基地的负责人周传水高兴的对我们说。杨梅自古就有“果中玛瑙”的美誉,因其果色鲜艳,汁液丰富、酸甜适度,既好吃,营养价值又高,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据周传水介绍:杨梅是短季节性水果,保鲜不易,有“一日味变,二日色变,三日全变”的说法。去年杨梅成熟那几天天空不作美,雨水多,杨梅吃了‘回头水’,大部分霉烂后掉在地上。今年虽然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杨梅产量比起往年来有所降低,但价格反而提升了不少,现在收购价达到每公斤20元,市场销售价每公斤36元,比去年整整高出一倍,减产不减收。加之我们这山区昼夜温差大,所产杨梅糖分足,个儿大,红彤彤的,特别诱人。这段时间,台州、宁波、舟山、余姚、慈溪等地前来采购杨梅的客商络绎不绝,每天都有4000多斤杨梅发往外地。“绿水青山”作为最大的经济引擎。果园里农民忙采摘、妇女忙装箱。这几天,果农们每天忙着将采摘的杨梅挑选装箱,一箱有9斤杨梅,每箱售价180元。基地目前种植杨梅200余亩,预计今年出售杨梅将带来30余万元的经济收入。
近年来,东坑镇政府利用独特的自然条件,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创新性地提出打造“桃源水果沟”,发展精品水果产业。如今精品水果示范园已初见成效,一颗颗、一簇簇杨梅,高高低低,红的那样诱人,忍不住撷一颗入口,杨梅的丰收,让许多常年在家的主妇也实现了再就业——在农产品中转站帮忙挑杨梅。这只是一幕缩影,却让我们看到了“绿水青山”给群众带来的效益,看到了东坑人民致富奔小康的劲头!随着杨梅等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东坑镇政府将陆续建立起农业合作社、农业深加工企业等配套设施,完善好农业“产-销-深加工”为一体的配套设施。为东坑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近年种起的层层杨梅树,片片的葡萄园,像一件件绿色外衣,保护着这里的一方水土,将这座古朴的畲山小镇变得果色果香,依托水果沟逐渐发展起来的旅游业,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也让这座小镇美丽升级,形成一种美丽的经济液态。近年来,东坑镇党委政府借“畲山小镇、回味东坑”乡村旅游第一镇之称和东坑的章坑“尝新”、汤北“汤氏文化”、深垟“药膳文化”和桃源“水果沟”采摘游乐四大文化节,发展“品东坑杨梅、赏东坑文化、游东坑山水”的旅游品牌。充分调动农民发展水果产业的积极性,加大对水果产业的发展力度,为农民聘请专家,提高农民种植水平,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部分农民还实行了科学管理,改变了以往任其自生自灭的粗糙管理状态,因此价格稳步提升。如今,东坑的杨梅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东坑的一大支柱产业,杨梅也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浙江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