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顺平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为促进河北省顺平现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立足我县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

  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壮大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重点,充分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发展设施蔬菜、错季蔬菜和食用菌的发展思路,突出抓好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和市场流通三个环节,坚持把菜篮子工程建设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重点建设无公害设施蔬菜、错季蔬菜、食用菌基地,形成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培育菜篮子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创立品牌;建立菜篮子产品批发市场,健全服务体系,完善配套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使我县蔬菜产业成为农业领域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支柱产业,实现我县蔬菜经济新的跨越发展。

  二、蔬菜产业现状

  (一)蔬菜生产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狠抓高标准大棚蔬菜、设施草莓、露地错季菜、食用菌等特色蔬菜生产,蔬菜产业发展迈向了数量型和高效型双向发展的轨道。2009年蔬菜、草莓、食用菌面积10.1万亩,(其中日光温室20000亩,大中棚6000亩,露地蔬菜75000亩),产量24万吨,产值2.4亿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857元。形成了白云乡常大村、白北庄、白大村等村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蒲阳镇东委村、腰山镇东韩童、南新兴为主的草莓番茄生产基地,安阳乡李思庄、河口乡东河口、西河口为主的露地蔬菜生产基地以及白云乡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产业已经成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县蔬菜产业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也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规模生产基地偏少,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不强。二是品种更新不快,科技含量不高,生产管理不到位。三是大面积同品种蔬菜上市期过于集中影响产品价格、菜农收入。四是品牌认证和加工发展滞后。全县蔬菜精、深加工比重偏低,创品牌及认证工作没有紧紧跟上,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能够带动蔬菜产业发展、具较强牵动力的龙头企业。五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使蔬菜产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三、产业前景预测

  (一)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我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全县辖10个乡镇,237个行政村,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全县总面积708平方公里,耕地39.1万亩,是一个半山区农业县。山区和沿山区依靠特有的小气候,种植的错季菜品质好、无污染;近年来,随着寿光日光温室的引进,设施蔬菜发展较快,且我县劳动力资源丰富,并有多年蔬菜发展历史,群众种菜技术娴熟、经验丰富。

  (二)市场前景与效益分析

  1、发展高品质蔬菜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健康消费已成时尚,蔬菜消费正呈现营养化、多样化、优质化和均衡化趋势,品质高、口感佳、营养好、无污染的蔬菜产品已成为消费热点,市场潜力巨大。

  2、蔬菜产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比较效益大大高于粮食作物和一般经济作物。从调查情况看,目前设施蔬菜亩产值4000-20000元,露地菜1000-5000元。

  3、蔬菜产业发展可拉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兼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蔬菜产业可大量增加劳动力就业,同时可带动食品工业、仓储运输业、农资产业和各类中介组织的发展,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四、发展目标和区域布局

  (一)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2.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3.8万亩)。新建日光温室9000亩,新建大中棚3000亩,新增露地蔬菜12000亩。总产量达到30万吨,产值3亿元。具体计划如下:

  2010年蔬菜面积达到10.5万亩(其中设施类蔬菜面积2.8万亩)。新建日光温室1500亩,新建大中棚500亩,新增露地蔬菜2000亩。蔬菜产量力争达到25.2万吨,实现产值2.52亿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实现900元。

  2011年:蔬菜面积达到10.9万亩(其中设施类蔬菜面积3万亩)。新建日光温室1500亩,新建大中棚500亩,新增露地蔬菜2000亩,蔬菜产量力争达到26.2万吨,实现产值2.62亿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实现935元。

  2012年:蔬菜面积达到11.3万亩(其中设施类蔬菜面积3.2万亩)。新建日光温室1500亩,新建大中棚500亩,新增露地蔬菜2000亩,蔬菜产量力争达到27.2万吨,实现产值2.72亿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实现970元。

  2013年:蔬菜面积力争达到11.7万亩(其中设施类蔬菜面积3.4万亩)。新建日光温室1500亩,新建大中棚500亩,新增露地蔬菜2000亩,蔬菜产量力争达到28.2万吨,实现产值2.82亿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实现1005元。

  2014年:蔬菜面积力争发展到12.1万亩(其中设施类蔬菜面积3.6万亩)。新建日光温室1500亩,新建大中棚500亩,新增露地蔬菜2000亩,蔬菜产量力争达到29.2万吨,实现产值2.92亿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实现1040元。

  2015年:蔬菜面积力争实现12.5万亩目标(其中设施类蔬菜面积3.8万亩)。新建日光温室1500亩,新建大中棚500亩,新增露地蔬菜2000亩,蔬菜产量力争达到30万吨,实现产值3亿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实现1075元。

  (二)区域布局

  1、白云乡、河口乡、安阳乡设施蔬菜、食用菌标准化基地。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的发展思路,精心打造设施农业产业带,重点在南吕、常大村、南陈侯、淋涧、西阳各庄、白北庄、白大村、白西庄、东河口、西河口、马各庄、大李各庄、李思庄等21个村发展高标准温室建设,每年新建日光温室500亩。设施蔬菜、食用菌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9000亩。

  2、蒲阳镇、腰山镇、蒲上镇、高于铺镇草莓瓜菜基地。以才良、东韩童、西韩童、正童、东委村、北下叔、东赵庄、李千户、伍朗、大恩村等35个村为重点,每年新建日光温室1000亩,大中棚500亩。设施草莓瓜菜基地面积达到29000亩。

  3、错季菜基地。在山区沿山区建设错季蔬菜生产基地3.5万亩,以白云乡的阳辛庄、淋涧、东荆尖,河口乡东河口、西河口,安阳乡李思庄、西安阳,大悲乡的北清醒、宁家庄,蒲上镇的滕家庄、马家台和神南乡的北神南等村为重点发展以地芸豆和架芸豆、黄瓜为主的错季蔬菜种植。

  4、马铃薯基地。以蒲阳镇的东尧城、西尧城、南尧城、北下叔、西下叔等村为重点发展马铃薯种植基地1.5万亩。

  5、无公害蔬菜示范村。狠抓白云蒲上基地、蒲阳镇、高于铺腰山镇三个无公害基地建设,基地面积达到6万亩。重点抓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工作,在白云、安阳、河口、腰山、蒲阳五个乡(镇)建立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村15个,即李思庄的黄瓜、豆角;白云北庄、白云西庄、常庄大村的食用菌、豆角;林涧、南陈侯的设施黄瓜、西红柿;西河口的黄瓜、豆角;南辛兴、北辛兴、西韩童、才良的设施草莓;东委村的设施草莓、西红柿;西尧城、北尧城、南常丰的马铃薯、萝卜。

  五、重点体系建设

  (一)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健全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通过政策鼓励,市场导向,机制创新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科技人员基层创业活动的长效机制,彻底解决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加强设施蔬菜的标准化建设,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高设施温棚外覆盖、内覆盖、遮阳网的揭放机械化操作水平。加大温棚滴灌、膜下灌溉、反光幕、黄板、CO2施肥等示范推广力度。健全农村信息化服务网络,加强与全国各大城市、主要农产品市场及全区各地市场的网络联系。建立及时、便利、可靠的农产品信息发送和反馈系统,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安排生产等提供信息。

  从产、供、销等方面强化农民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农民。切实提高农民对设施及露地瓜菜栽培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的作用,带动农民应用各项新技术,提高蔬菜栽培管理水平。

  (二)流通体系建设

  加强市场建设,搞活蔬菜流通。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延长蔬菜产业链条。在蔬菜集中产区,建设保鲜冷库,扶持净菜配送、连锁经营、超市、中介服务等现代物流方式。完善现有农贸市场经营设施,协调交通、运管、工商、税务等部门,加快建设高效率的“绿色通道”,加强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农产品运销,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

  培育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在蔬菜集中产区,以生产、销售为纽带,以产销大户、农民经纪人为龙头,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中介服务组织,鼓励支持各种中介服务组织与农民签订单,帮助农民搞活流通。围绕发展蔬菜产业,建立健全各类蔬菜产销协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提高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能力,发挥其信息交流、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的优势和作用。

  (三)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体系。针对全县发展蔬菜的主导品种和产品,制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对加工、包装、运销等重点环节,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加大认证和监督管理力度,实现蔬菜生产、检测、运销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控,定点、定期实行检测、监控,加强对西瓜、番茄、草莓、马铃薯、黄瓜、豆角、大葱等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监管,突出抓好集中产地的瓜果、蔬菜农药残留量监控。引导支持无公害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加强无公害食品标志管理,建立可追溯机制,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农药等投入品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违禁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坚决取缔非法生产、销售违禁投入品的经营单位和摊点,从源头上杜绝违禁农业投入品的滥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推广“农户互相监督联保”等有效办法,杜绝在瓜果、蔬菜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四)龙头、园区体系建设

  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多方扶持建设高标准规模蔬菜加工企业。同时加大对现有绿城食品有限公司、丰乐蔬菜经销有限公司、顺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扶持力度,扩大速冻、腌渍蔬菜产量,提高蔬菜产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蔬菜园区建设,实行蔬菜规模化种植,打造高效、集中、优质蔬菜产业园。把园区建设成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使蔬菜行业快速发展。(顺平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