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打造六大农业公园安西葡萄走向全国
塑钢大棚、滴灌栽培、物理杀虫、自然上色……依靠先进的种植技术,四川省新津县安西镇的葡萄可以卖到每斤20至30元,其中一种被村民称为A17的神秘葡萄品种,更是卖到了每斤180元的天价。加上围绕葡萄种植的生态养殖、农业观光、采摘体验、骑游休闲、葡萄精深加工等系列产业,村民们从单纯地种植葡萄,转型升级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上走出了一条新路。
转型
小镇转型葡萄产业
安西葡萄走向全国
新津县安西镇曾是个传统农业乡镇,唯一高产的就是烟花爆竹和养殖业。烟花爆竹厂危险性高,养殖场污染重,面对转产的阵痛期,安西镇经历了一系列探索。随着成新蒲快速路的开通,安西镇开始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并围绕葡萄超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延伸开发周边产业。如今,成新蒲沿线及当地镇域范围内的葡萄种植园已颇具规模。
“塑钢大棚、滴灌栽培、物理杀虫、自然上色,我们的葡萄种植技术即使与日本同行相比也并不落后。”种植大户卓建川带记者参观了他的葡萄园,温克、夏黑、醉金香、美人指、状元红……各式各样的葡萄让人目不暇接。
在一处葡萄地里,记者见到了一种颜色紫黑、果实饱满,呈鸡心形的葡萄,被种植园内的工人神秘地称为A17。据说,这种葡萄果肉硬脆,有牛奶香味,采摘后每斤可以卖到180多元。
由于品种齐全,质量上乘,卓建川园子里的葡萄根本不愁卖。今年,他所在的新津县安西镇好农夫葡萄合作社与深圳市爱果益家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水果营行)顺利签订农业战略合作协议。光是从卓建川的龙腾庄园,每年“水果营行”就要预定100多万斤的优质葡萄。合作之后,安西好农夫葡萄合作社负责提供优质的葡萄,“水果营行”负责销售。双方强强联手,产销一体,安西葡萄借势走向全国。
创业
培养“职业经理人”
村民家门口创业忙
年近60岁的王金秀曾在龙腾庄园里打了三年工,在这三年里,她认真学习葡萄种植、经营和管理技术,并参加了合作社举行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这不,不服老的王大娘于年初利用自己的土地以及承包下的土地加入了合作社,也当起了老板。
“打工三年里在老板这儿学了不少,现在交通便利,镇上对葡萄产业也很重视,给我们这样的农村妇女也带来了创业机会。”王金秀说。
葡萄种植园9号园业主周永明也是当地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计划的受益者。他表示,今年自己从欧洲和日本引进了高档葡萄品种阳光玫瑰、红宝石、紫脆、紫甜等,再过段时间就会成熟,到时又会迎来游客的采摘高峰。
高速发展的葡萄产业不仅带动本地村民创业致富,还吸引了不少远道而来的种植能手。钱兴华曾在彭山一带从事葡萄种植几十年,他最拿手的就是使用有机肥和农家肥对土壤进行改良。“我从去年到今年一直在改良土壤,只有土壤好才能种出高品质的葡萄。”钱兴华说。记者在现场看到,葡萄架下放满了已经变黑的葡萄,那可不是坏掉了的,那是钱兴华故意将多余的葡萄剪掉后扔在土地上任它发酵—这是有钱也买不到的优质肥料。
创新
建六大特色农业公园
创新“旅游兴农”理念
记者前去采访时,卓建川正请人帮他们完善网页设计。“现在都在说‘互联网+’,我们也要打造自己的电商平台,通过网页和手机APP等拓展营销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安西的葡萄产业。”卓建川说,他们不能放过互联网这个宣传大平台。
建设精品葡萄园,以葡萄园休闲观光、葡萄采摘、葡萄酒,以及林下养殖的生态鸡、鹅等开启葡萄园甜蜜之旅;以特色渔庄、鱼头火锅为亮点,带动特色地方美食之旅……在乡村旅游火热的当前,卓建川和他的团队正着手把葡萄种植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为当地的葡萄产业谋求更大的产业价值。
针对成都市委近日提出的“第六产业”,新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正稳步实施柳江菜香农业公园、滨江有机农业公园、宝墩稻作农业公园、安西渔庄葡萄农业公园、花舞果岭农业公园等六大农业公园打造计划,创新“旅游兴农”“工业兴农”理念,以农业公园为形式统筹新农村建设,充分挖掘当地农业特色,努力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争取做出一个像样的“第六产业”。(李自强于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