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首个设施化葡萄基地建成
以后夏季来东莞,不仅能吃荔枝,还能摘葡萄了。笔者26日从东莞市农业局获悉,2013年起东莞开展葡萄种植研究,截至目前,全市葡萄种植面积已达500多亩,产值6万—9万元/亩,是传统农业的5-6倍。
30多个品种进入东莞
位于东城温塘的“四季生态葡萄园”里首批葡萄熟了,碧绿、紫红、紫黑的葡萄,散发着迷人的香气,品尝的同时更可感受采摘的田间乐趣。这里种有30亩葡萄园,包括“夏黑”、“巨峰”、“温克”等优良品种。园主说,去年产量大约2000斤/亩,今年预计超过3000斤/亩。市民可以现场采摘,能持续到今年12月。
中医认为葡萄性平、味甘酸,入肺、脾、肾经,有补气血、益肝肾、生津液、强筋骨、止咳除烦、补益气血、通利小便的功效。常食新鲜葡萄,对身体大有裨益。
近年来,围绕都市农业“产业特色化”的目标要求,市农业部门积极引导发展新兴特色产业,着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葡萄种植产业便是其中之一。2013年起,市农业部门先后组织技术骨干赴上海、江苏、广西等地,学习和考察葡萄在东莞种植的可行性,着力筛选适宜栽培的葡萄品种,制定一套适宜一年两收葡萄产期调节的技术规程。市农科中心专门设立葡萄种植技术科研攻关与服务小组,加强对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研发,积极为种植户提供关键栽培技术支持与服务。
目前,全市共引进了早、中、晚熟葡萄品种超过30个,推广应用避雨设施栽培、限根栽培、早春打破休眠和二次葡萄催芽适宜时期等一系列技术,有效地解决过往南方栽培葡萄的技术瓶颈,适合在东莞开展一年两收生产。
全市种植基地达12个
市农业部门表示,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扩大”原则,东莞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农业园区,集中力量创建一批种植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在市级层面上,市农科中心在“东莞市现代农业科技园”打造种植示范基地,总面积15亩,主要种植鲜食葡萄爱神玫瑰、夏黑、巨峰、阳光玫瑰、东方之星等,酿酒葡萄桂葡1号和特色葡萄美国圆叶。中心组织农户到现场观摩学习,发挥了基地示范带动作用。
在镇级层面上,东坑镇在“东坑农业园”建立了130亩的规模生产基地。生产区主要种植东方之星、爱神玫瑰、红芭拉多、黑芭拉多、阳光玫瑰等5个品种;科研示范区引进的品种有24个,成为珠三角首个设施化优质高效栽培葡萄示范基地。
除种植生产外,市农业部门注重引导经营者拓展生态、生活功能,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开发以葡萄为主题的农业休闲旅游。配套必要的基础设施,兼具发展鲜果采摘、田园观光、果苗销售等项目,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综合经营效益。四季生态葡萄园暂定进园门票15元/人,自由采摘的葡萄则是20元/斤。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葡萄种植基地约12个,主要分布在东坑、东城、厚街、麻涌、道滘、谢岗、市农科中心、市蕉菜所等镇街(单位)。据初步调查,全市种植葡萄平均产量约1500kg/亩·年,销售单价40—60元/kg,产值达6万—9万元/亩,是传统农业的5-6倍。在果实成熟收获季节,平均每天吸引周边地区的市民超过600多人次进场休闲采摘和观光旅游。(南方日报(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