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林西县土庙子村发展果蔬农业开通致富路

  在一大片田地里,人们正在种植圆葱,嫩绿的圆葱苗连成片后,在黑土地上显现出勃勃生机。旁边是一处占地10余亩的大棚,种植的提子已绿满枝头。这是记者日前在林西县大营子乡土庙子村采访时看到的一番景象。站在该村村部二楼向前眺望,集中连片的蔬菜大棚一望无际,蔚为壮观。2014年,土庙子村蔬菜和林果种植户收入最高的达40多万元,收入在15万元以上的有90多户,一半以上农户收入在10万元以上。蔬菜、林果产业已为土庙子村农民开辟出一条致富通道。

  土庙子村位于林西镇西8公里处,集通铁路、303国道穿村而过,辖10个自然村,总户数456户、1862口人,全村总土地面积48000亩,其中水浇地13000亩。土庙子村距县城近,耕地多、水层浅,这些优越条件是其他地区所不及的。该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结合本村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现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并将产业布局规划为大田蔬菜、设施农业、生态林果等6个园区。目前,全村园区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布局的主体框架已经形成。2014年,全村种植大田蔬菜8000亩,其中胡萝卜、圆葱、土豆各2000亩,辣椒、甘蓝、豆角等2000亩。

  为了更好地引领群众走产业化、集约化的高效农业发展之路,该村成立了种植协会,为会员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和服务保障。在村“两委”班子的带动下,一大批经纪人闯进市场、连接农户,走出去、学经验,请进来、传技能,对照市场搞种植,签好订单算收入。在土庙子村的万亩良田上,种植的各种蔬菜和瓜果梨桃给农民换来了一沓沓的钞票。

  村民杨久军是村里的经纪人,也是蔬菜种植大户,去年他种了100多亩圆葱,每亩纯收入3000多元。他不但在村里建起了最漂亮的房子,还在县城买了100多平方米的楼房,开上了小汽车。在土庙子村像杨久军这样的农户还有很多。今年,杨久军与北京客商事先签好了订单,扩大了种植规模,在附近的东升村包了1600多亩地,种植面积达到了2000亩。

  林果产业同样像蔬菜产业一样成为土庙子村许多村民稳定的收入来源之一。如今该村已种植葡萄、苹果、南国梨、油桃等各种果树2000多亩,既绿化了荒山,又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村民老韩在自家的林地里更新栽植了40亩果树,现已全部进入盛果期。他家的三间瓦房就建在果园里,春季赏花,夏季看果,秋季收获,老两口生活在花果园里,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去年他家仅水果一项就收入15万元。该村依靠项目带动,采取合作社统一管理、群众入股分红的模式,建起占地10亩的连体冷棚一处,栽种了优质的提子苗木。据村支书张显发介绍,在今后5年内,他们将引导村民大面积种植大棚提子,力争达到5000亩以上,形成以土庙子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大棚提子基地。“土庙子村农民从过去的粮农变成了现在的菜农、果农,收入翻了好几番,如果说经验,那就是群众热衷学科技用科技,扩大了产业规模,提升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竞争力,对照市场和订单搞种植,群众既放心又安心,致富有奔头了,生产就有劲头了。”

  陪同采访的乡党委书记胡景军高兴地说,由于蔬菜、林果产业为土庙子村农民增加了可观的收入,所以这个村的村民在春耕、夏锄和秋收时节基本没有外出打工的,都忙碌而又快乐地在自己的土地上“掘金”。2014年该村被选定为自治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冯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