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转型升级路径分析

  发展现状

  山东省是传统蔬菜生产大省,“世界三大菜园”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蔬菜播种面积、总产量、总产值以及出口创汇均居全国首位。

  目前,全省共生产蔬菜13大类、150多种,2000多个品种。2013年蔬菜(含西甜瓜)播种面积3168.06万亩,总产1.11亿吨,总产值1852.0亿元;出口357.06万吨(占总产的3.2%),创汇35.82亿美元(约占总产值的11.6%)。

  主要问题

  优势地位不断弱化,质量安全仍存隐患。缺乏专门产业管理机构,全国有24个省(区、市)成立了专门的蔬菜处(站、办)、园艺(经作)处(站),山东省作为第一蔬菜大省,没有专门的省级蔬菜管理机构,与蔬菜大省地位不相称。山东省蔬菜质量总体是安全、放心的,但由于标准化生产水平差对蔬菜产业健康发展造成巨大冲击。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城市扩张,大量菜地由城郊向农区转移,新建传统蔬菜生产基地的温室、大棚建设标准低且不规范,容易受雨雪冰冻等灾害影响。田头预冷、冷链设施、贮运设施设备落后,蔬菜采后处理不及时,难以解决保鲜和损耗大的问题,农产品市场现代化水平较低。

  分散经营特征明显,劳动力制约日趋突出。2014年山东省有国家级与省级蔬菜示范社158户,果蔬示范社71户,两者合计占农林牧渔及农机示范社总数(860户)26.63%。蔬菜创新团队调查显示,全省平均每户平均蔬菜种植规模3.42亩,各市差异很大,差异系数184.22%。每户菜园面积在5-15亩的占种植户的比重中位数为11.37%,每户菜园面积在15亩以上的占种植户的比重中位数仅仅为2%。

  价格波动影响加剧,比较效益下降明显。受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蔬菜价格涨幅呈加大趋势;受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年际间蔬菜价格波动加大;受信息不对称影响,时常发生不同区域同一种蔬菜价格“贵贱两重天”的情况;受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品种间蔬菜价格差距拉大。“过山车”式的价格波动,对蔬菜产业带来巨大损失,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对策建议

  健全管理机构。为加强蔬菜产业的组织管理,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做法,建议设立蔬菜处或园艺处。

  搞好布局规划。《全国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已经发布实施,各省制定相关规划。制定和落实《山东省蔬菜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加大投入力度。将有关项目进行整合,设立扶持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启动省级蔬菜标准园创建,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亿元,创建蔬菜标准园100个,引领蔬菜标准化生产,提升蔬菜产业水平。

  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对蔬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在税收、信贷方面的扶持。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开办多种形式的设施蔬菜保险业务。制定和落实对蔬菜品牌创建、“三品一标”认证等扶持和奖励政策。

  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产业技术体系、良种工程、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农业重大应用技术推广、新型农民培训等实施力度,创新和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提高科技支撑能力。(魏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