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尖扎县抢抓新机遇全力打造沿黄“菜篮子”基地

  自2013年省委“菜篮子”工作会议在尖扎召开后,黄南州尖扎县紧紧抓住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和“菜篮子”基地向黄河流域转移的有利时机,立足农牧业资源特点和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引导农牧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蔬菜、冷水鱼、畜禽、特色果品为主导产业,以打造“三个产业带”(沿黄特色果蔬、生态农业、黄河水面养殖产业带,浅脑山区特色种植和半舍饲畜牧业产业带,高原生态畜牧业产业带)为目标,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尖扎实际的现代农牧业发展路子。

  一是积极培育现代蔬菜产业。充分利用沿黄丰富的光热、气候和水资源优势,坚持露天蔬菜与设施蔬菜共同发展,冬暖式温棚、拱棚、地膜合理搭配,国家投资与地方扶持相结合,投入3100万元在沿黄乡镇流转土地858亩,建成7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蔬菜温棚基地,尖扎县日光温室由2013年初的60多栋猛增到756栋,主要种植品种从原有的白菜、大葱等粗菜升级为辣椒、番茄、西葫芦、甜瓜、草莓、木瓜、油桃、大樱桃等具高附加值的细菜和瓜果,并且引进美国阿波罗芦笋、菜用大黄等试验新品种,品种不断丰富。育苗上改变了原有“小打小闹”模式,实行集约化育苗为主,种植上也把以往当季生产模式改变为现有的周年生产模式,将原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升至提高单株产量,按1亩面积的温室年可生产两季蔬菜计算(粗细相结合),年产量达5500公斤,总产量达103.95万公斤。大力发展露地蔬菜,2014年种植露地蔬菜6160亩(常年菜4383.2亩,复种蔬菜1776.8亩),尖扎县蔬菜年总产量达975万公斤,形成了蔬菜产业品种多样化、生产规模化的新格局。投入1000万元支农支牧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扶持新建的蔬菜育苗中心3处,蔬菜交易市场2处,储备量400吨的蔬菜保鲜库1座,各基地共配备蔬菜配送车6辆,蔬菜产业产、供、销产业链初具规模。

  二是积极发展农区畜牧业。先后在全县3镇6乡组建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123家,共带动入股农牧户2264户、6700余人,实现分红合作社达37家;建设畜禽规模养殖场86个(家禽养殖场6个,牛羊养殖场69个,生猪养殖场10个,獭兔养殖场1个),其中通过省农牧厅认定的规模养殖场57个,通过农业部认定的规模养殖场1个;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16个,带动农户2418户,新建90吨的冷库2座,规范化屠宰和畜产品加工厂各1处,总资产达4893.3万元。以坎布拉、康杨、马克唐三镇为中心的沿黄农区畜牧业齐头并进,形成了“小而全,全而精”的发展布局,有力带动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示范效应明显。2014年,全县出栏牛2.1万头、羊12万只、猪0.97万头、鸡6.5万羽,肉产量达4100吨、奶产量达28747吨、蛋产量达288吨,牛羊猪存栏数21万头(只)、家禽6.5羽。

  三是积极打造高效渔业基地。通过招商引资,正在实施投资3000万元的李家峡黄河渔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3000万元的昂拉乡河东村渔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投资310万元的隆务河口水产品加工项目、投资250万元的李家峡高原渔村建设项目、投资100万元的丹霞、伊尊合作社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项目。仅2014年新建网箱达95个,申报获批国家农业部水产养殖健康示范场6家,虹鳟鱼、高白鲑等4种冷水鱼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已注册“李家峡”、“黄河魂”2个涉渔商标。目前,尖扎县水产养殖场达10家,其中,农民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7家,尖扎县参与冷水鱼养殖农户达150余户。尖扎县养殖网箱达403个计75.5亩,2014年网箱增量比以往累计面积增加130%,网箱养殖冷水鱼12种计138万尾,网箱养殖产量达480吨;池塘养殖面积达110亩,养殖鱼虾蟹120万只(尾),产量达20吨,尖扎已成为青海高原名副其实的冷水鱼养殖基地,渔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新亮点。

  四是积极探索藕合式发展模式。种植业以传统农业和设施农业相互结合,川水地区以果蔬和粮油作物为主,浅脑山区以饲草料种植和马铃薯为主,冬春季节温棚种植,夏秋季节大田露地种植,实现时空和品种的互补;养殖业以舍饲圈养和有机畜牧业相结合,沿黄地区以畜禽规模养殖和牛羊育肥为主,浅脑山区和牧区以有机畜牧业为主,冬春季节舍饲、补饲,夏秋季节传统放牧,实现时空和资源互补;通过政策扶持撬动民间资金600万元积极兴建年产5000吨生物有机肥加工基地,把畜禽养殖的粪便、蔬菜基地的废弃物等经加工处理和生物转化,生产成生物有机肥料,循环到种植基地,把种植的饲草料和农作物秸秆等循环到规模养殖场作为畜禽饲料,形成了农牧良性循环,既解决了规模养殖的环境污染问题,又改良了土壤,增加了有机质,提高了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形成农牧渔业的耦合式发展模式,呈现出了尖扎农牧业循环发展的特征。

  五是积极推进特色休闲农业发展。紧紧依托坎布拉国家公园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黄河沿岸特有的民族风情,建成了5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积极巩固沿黄万亩核桃基地,鼓励和扶持农民种植小杂果、大果樱桃、时令蔬菜及养殖虾、鱼、蟹、禽等,充分利用处于环西宁一小时经济圈的地理优势,开展采摘、垂钓、观光、娱乐、休闲、餐饮、住宿等旅游项目,让游客自己动手进行农事劳动,体验生活,认识农业,实现了农业与休闲旅游的有机结合。(青海农牧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