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临河区脱水菜产业发展情况

  脱水菜产业是我区食品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引起了各级政府领导的关注与重视。通过对全区九个镇及二个农场、部分脱水菜龙头企业和脱水菜产业协会的调查了解,并与企业负责人、乡镇(农场)领导、协会负责人、部分农户代表进行了座谈,就我区脱水菜产业情况简要汇总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临河区脱水菜产业发展已有20年历史,1992年,乌兰乡建起了第一个脱水菜加工厂,到现在有脱水菜生产企业和加工作坊185家,年生产各类脱水菜制品2万多吨,其中500吨以上的有8家,获得市政府认定的龙头企业有3家,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有4家。临河区脱水菜产业发展已有20年历史,1992年,乌兰乡建起了第一个脱水菜加工厂,到现在有脱水菜生产企业和加工作坊185家,年生产各类脱水菜制品2万多吨,其中500吨以上的有8家,获得市政府认定的龙头企业有3家,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有4家。2014年临河区脱水菜种植面积6.44万亩,比上年增加1.04万亩,增幅19.29%,总产量达21.89万吨,较上年增加5.11万吨,增幅30.45%。2014年,我区农户种植脱水菜的收益可观,每亩大约在3000—5000元之间,基本上是所有大田作物收益最高的农作物。2014年,我区开工企业83家,生产成品7862余吨,截止2015年3月,已销售2815吨,积压5047吨(包括2013年积压的1000吨)(全市积压6500吨)。目前,脱水红椒粒半成品成本在每吨25000-27000之间,可销售价格大约在每吨20000元左右。根据2015年农作物种植意向调查显示,2015年我区脱水菜种植面积预计在7万亩以上,产量达24.5万吨,除本地鲜食及外调外,用于本地脱水菜加工的大约在16万吨左右,可制成干制品8900吨,加上上年积压成品5000吨,共有13900吨需要销售。脱水菜青红椒主要市场在国外,有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作为食品添加原料,提取红色素和食用等。近年,国际市场对青红椒的总需求量相对稳定,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脱水菜原料生产基地。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脱水蔬菜产业前景广阔,而且西部的脱水蔬菜产业发展也很迅速,但目前在临河区脱水蔬菜产业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企业生产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区脱水菜加工企业加工设备简陋,基础条件比较差,生产规模每年维持在40—50吨左右,而且分散,产品质量不稳定,多数企业在生产销售上还处于各行其是的无序竞争状态,没有真正形成统一对外的销售体系,市场竞争力弱。如:规模较大的福瑞德、闽中等企业年生产能力仅为400吨,远远低于其他地区企业的生产能力。

  2、产品品种杂乱,没有知名品牌。虽然我区有100多家企业,但没有一个知名品牌,都是挂牌销售。目前,我区脱水菜种类只有青红椒、豆角和番茄,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3、市场信息化水平低,种植、生产、销售掌控能力弱。由于脱水菜产业是一项出口创汇型产业,90%的产品出口外销,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如若对国内、国际相关市场信息掌握不够,势必直接影响产品销售,最终导致农企收入不稳定。

  4、农企联结机制不紧密,订单履行率低。虽然大多数企业每年坚持与农户签订原料定单,但由于农企双方没有形成稳定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一方面在原料紧缺时,农户谁出价高就卖给谁,原料过剩时,强迫企业履行订单;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在原料过剩时压级压价,甚至有打白条的现象,导致原料生产常常处于“原料种植面积减少→抬高收购价格→种植面积增加→压低收购价格→种植面积减少”的波动中,影响了整个产业的稳定发展。

  5、企业环保不达标,造成环境污染。由于环保投资大,企业规模小,导致多数企业,没有环保设施,企业直接排放废水,对农田和环境造成污染,生产企业中只有个别几家企业有环保设施

  三、几点建议

  1、积极引导,科学合理调整种植面积。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国际信息,并根据脱水菜企业外销订单和产能,引导农民围绕订单进行种植,坚决杜绝无订单种植脱水菜。企业与农户要签订规范的种植订单合同,所签合同要在农业局、工商局备案。要加大对企业与农户签约、履约监管力度,坚决防止个别脱水菜企业通过不规范合同误导农民。对因不与农民签订合同但又擅自引导农民种植脱水菜原料的企业和个人,给农民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参照国际标准,抓紧制订和健全脱水蔬菜的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并严格执法。加强对脱水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测和检查。引导地方和鼓励企业加强脱水蔬菜加工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二是加强标准化生产。要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绿色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三是要加快企业间的联合和重组,逐渐把一些小企业改造成大企业的生产车间,联合全区185家脱水菜企业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品向精深加工延伸,打造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3、整顿企业,严格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按照市场导向进一步优化企业组合,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市场监管,信息服务等手段,该兼并的兼并,条件不成熟特别是小作坊加工的该关停的关停。今后对于新建和引进脱水菜加工企业要严格市场准入标准,提高门槛,基本要求是企业固定资产在500万元以上的,有国家注册的驰名品牌,具有世界一流技术设备和加工工艺的,否则一律不准建设。对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土地部门不提供土地,规划部门不审批,工商部门不注册,信贷部门不支持。

  4、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区产业办要积极配合工商、物价、乡镇(农场)等部门,对各脱水菜企业的订单合同、原料收购、市场秩序进行全程监控,杜绝企业给农民打“白条”,维护社会稳定;质检、卫生防疫部门开展指导性督查检查,制定脱水菜产品的统一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使脱水菜企业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轨道;安监部门要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力度,消除不安全隐患,杜绝伤亡事故发生;环保部门要加大排污治理监管力度,要对全区加工企业逐个排查,重点监控,逐一提出解决方案,落实治理措施,完成排污治理工程,2015年凡准备生产加工的脱水菜企业,必须到环保部门登记办理合法手续,否则不予开工生产。

  5、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形成共同发展合力。要充分发挥脱水菜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完善服务功能,加强行业自律。加强联合,减少恶性竞争,加快发展,搞好各生产经营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抵御市场风险,逐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的共同体,促进脱水菜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临河区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