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小香椿成就大事业

  对儿时味道的怀念,让我越来越思念梦里老家的大山。”2013年,宜昌市秭归县梅家河乡的宋玉琳盘掉了城区经营正火的餐馆,回到梅家河乡成立了忆乡情土特产产销专业合作社,开始了自己的二次创业。

  去看山东的蔬博会、陕西的农高会、武汉的农博会、安徽的台海香椿交流会,近三个月的参观学习,宋玉琳花费10多万元,一个产业雏形在她的脑海中清晰起来。

  采取“矮密丰”模式,规模种植“红油”香椿!宋玉琳回到老家,流转了龙王山村约6亩地的荒芜河滩,投资12万元开垦、覆土、定苗。当年11月,定植“红油香椿”苗19200株,亩平植苗3200株,建起了试验基地。2014年,春季采椿芽1茬120斤,每斤售价20元,收入2400元,每亩收入400元,实现了“当年植苗、当年收益”的目标,突破了山区发展林果业5年以上投产的“魔咒”。

  一举成功,坚定了宋玉琳大规模发展香椿的信心。2015年1月,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她成立了公司,在三掌坪村流转土地200亩,投资40多万元,建设香椿大田高产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全部为粮田,2014年秋季定植后,2015年春季的收益远远超过了贫瘠的河滩地,让当地老百姓看到了希望,纷纷申请加入合作社。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5年,宋玉琳投资的示范基地三掌坪村被纳入新一轮精准扶贫整村推进重点村,村里在研究农户的脱贫产业时,村民们一致要求发展香椿。同时,秭归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启动实施。乡村两级抢抓机遇,支持合作社与农户发展订单种植,2015年秋,在三掌坪村发展订单香椿600亩、在鲁家湾村发展300亩,基地规模达到了900亩。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强产业发展凝聚力,确保农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了蔬菜种植订单,鼓励农民套种朝天椒、豇豆、四季豆等蔬菜,实施“以耕代抚”。

  为了解决销售问题,宋玉琳着力于产品深加工,开发了香椿酱菜、香椿咸菜、香椿干菜等品种,实行“勤味堂”品牌营销和电商销售。2016年,在秭归县人社局的支持下,宋玉琳在茅坪山水龙城电商孵化基地建立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销售窗口,让产品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回购。

  宋玉琳希望通过订单种植、安置就业、辛勤劳动,让社员们的日子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