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七项核心技术推动马铃薯每亩增效450元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定西市人民政府和国家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联合举办的“马铃薯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现场观摩会系统展示了7项核心技术和6种可复制可推广的生产模式。该模式下,平均亩产2783.5公斤,比同一种植区农户平均产量增产833.5公斤,增产幅度为42.74%,每亩综合经济效益增加450元以上。

  项目首席专家金黎平介绍,“马铃薯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是中国农科院主要作物绿色发展协同创新项目的重要任务之一。由蔬菜花卉所牵头,院内外11家单位参与,针对马铃薯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及技术瓶颈,以提高绿色科技对产业综合支撑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和技术发展需求,共同开展了绿色优质新品种筛选、水肥一体化精准施用技术、遥感数字化监测技术、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提质增效贮藏减损技术、全程机械化技术和主食化加工技术等7项核心技术的研究和综合集成;先后建立内蒙古乌兰察布、河北察北、甘肃定西等6个综合示范基地,核心面积4000余亩,形成了东北淀粉加工、西北全产业链、华北旱作、中原优质早熟高效、南方冬作优质高效及云贵高原特色等马铃薯产业绿色发展技术模式。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李金祥指出,该项目通过技术集成、模式建立和示范推广等方式,达到了预期目标,显着提高了马铃薯的综合经济效益、机械化水平、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大推动了院地合作,支撑马铃薯产业绿色发展。李金祥要求,项目各单位要坚持“一把手”责任制和首席专家负责制,不断吸纳全国兄弟单位加盟,整合各级政府和技术团体的资源和优势力量,构建高效的协作机制,配合产业技术体系等相关工作计划的实施,通过联合攻关,加大突破性技术创新。要以定西基地模式为样板,从“一个基地一个机制”的角度进行研究,在全国主产区建立一批长期的试验示范基地。要构建服务全国的马铃薯绿色发展技术模式研究、示范、推广的协同攻关网络。

  来自中国农科院、甘肃省农牧厅、甘肃省农技推广总站、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定西市农业局以及各区域项目合作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国家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单位代表,全国马铃薯企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和媒体记者20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