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下地摘菜不再难供港菜减损又提质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
2017年,贺兰县新修农村公路10条,共31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条,四级公路8条。在这些新修的路中,让贺兰县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丁光明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先进村至供港蔬菜基地公路,这条四级公路长4.26公里,于2017年5月动工,当年年底建成。
为何一条长不足5公里的四级公路会让丁光明印象深刻?“这条农村公路以前3米多宽,是一条土路,一下雨非常泥泞。”丁光明指着路两边的土地对记者说,如今,这条路变成了一条宽5.5米的公路,也从一条“只能通过一个驴车”的路,变成了可以行驶小轿车的道路。
“在修路之前,贺兰县交通运输局到这里考察了几次,来的时候只能把车停在主干道路上,然后再步行通过以前那条土路到立岗镇先进村。”而此时,丁光明是在乘车通过这条公路的途中,向记者介绍着它的情况。记者看到,先进村至供港蔬菜基地的公路两旁是大片已开垦的农田,这条路就像纽带一样,从田地中穿梭而过,连接着供港蔬菜基地与贺兰县立岗镇先进村。
现年60岁的先进村村民杨玉忠告诉记者,以前这里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是泥,一刮风就是土,碰到天气不好时,去一趟田里,鞋子、裤腿上都是泥巴。现在即使是刮风下雨,啥时候想下地就下去了。
先进村党支部书记王学林告诉记者,如今的这条四级公路为混凝土路,主要用途还是为供港蔬菜基地服务。
据介绍,村上有160名左右村民在那里采摘蔬菜,每人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有了这条路,村民们去基地干活方便了不少,再也不用在泥路上走了。
王学林提到的供港蔬菜基地的冷库,就位于这段公路的尽头。“这条路对我们的作用太大了!”宁夏全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先进基地场长曹澍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在此承包了3000亩土地,种植了菜心、芥兰等十多个蔬菜品种,全部投放香港市场。“我们一直都用三轮车从地里面把供港蔬菜收到冷库去,过去路面坑坑洼洼的,尤其是一下雨,车都骑不动。”
非但如此,曹澍介绍道,在将蔬菜从农田拉到冷库之前,工作人员就会将蔬菜整齐地码放在菜筐中,但是在土路上难免磕磕碰碰,而且土路上的灰尘沙土也会飘到蔬菜里,拉到冷库后,工作人员还要再将蔬菜整理一遍,费时费力不说,也无形中损伤了蔬菜品质。
同时,坑洼的路面对工人们的出行安全也不利,工人们一般会骑着电瓶车、摩托车到基地采摘蔬菜,在泥路上车很容易打滑,容易发生事故。
先进村至供港蔬菜基地的公路修好后,工人们来摘菜不光安全有保障了,平整的路面对蔬菜造成的损失也减小了不少。
“这条路修好后,预计一年能给我们减少二三十万元的损耗。”曹澍告诉记者,路没修好前,把菜从田间运到冷库的时间大概为50分钟,路修好后,35分钟左右就能到达冷库。从田间到冷库的时间缩短,蔬菜就更加新鲜,这也提高了供港菜的品质,“我们已在这承包了10年,长远来看,这条路为我们节省下来的资金将非常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