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竹县:香椿产业大发展农民致富笑开颜
3月16日,大竹县双拱镇香椿交易市场异常火爆,只见三三两两背着香椿的农民刚进街场口,就被本地以及从成都、重庆等地赶过来求购鲜嫩椿芽的商贩围了个水泄不通。
“以前,我家只栽种了1亩地的香椿树,2014年被评定为贫困户后,在镇村干部的大力帮扶下,又发展了香椿面积1.3亩。栽种香椿硬是来钱快,从3月11日到16日这六天时间,卖椿芽就挣回了2300多块钱,今年椿芽实现收入1.3万块钱不成问题,香椿树管理并不复杂,只是在冬闲时要除草、松土和施肥,然后就等来年春季采摘,比种粮食省力又来钱!”正在地里采摘椿芽的二郎镇新安村1组已脱贫群众冯仁平,看着满满一背篼的鲜椿芽,脸上写满了笑容。
来自二郎镇罗家村的香椿收购商罗六秀介绍,椿芽采摘期为40天左右,越往后卖价越低,最低价约为6?8元/公斤。
在巴山红香椿交易中心,农民用各种工具载着刚采摘的香椿来销售,收购商们忙着称重、打捆、装箱,现场一片忙碌。据了解,今年该交易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100多家收购商,平均每天交易量近200吨。
近年来,大竹县把香椿特色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重头戏来抓,鼓励农民利用田边地角、房前屋后大量栽种香椿。全县建成了以二郎镇为核心,辐射双拱、石河等国道沿线乡镇的万亩优质香椿示范基地和以石河??月华香椿产业示范带为核心,辐射庙坝、清水、杨家等乡镇的10.65万亩成片香椿基地,香椿产业优质化、基地化、规模化雏形基本形成。当前,这些香椿都已经长出嫩芽,农民正抓紧采摘,而街边商贩则忙着收购,香椿成为大竹农民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2009年7月,大竹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香椿第一县”称号,并成功注册“巴山红”香椿商标,从而大大提升了大竹香椿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一些农业经纪人紧紧依托二郎镇新建村香椿专业合作社,帮助香椿栽种农户跑外销,和客商签订收购合同,让鲜嫩椿芽远销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2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据悉,全县今年产出鲜椿芽将超过1万吨,收入能突破2.8亿元,香椿种植户人均收入可达6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