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慈溪农村的生活比蜜甜
“你问我幸不幸福、幸福在哪儿,这个问题我要说的太多了。”浙江慈溪掌起镇古窑浦村新市民陈志立边说,嘴角边止不住地上扬,“你看我在这儿已经呆了20年了,从20岁的小伙子到了如今的不惑之年,我可一次都没想过要离开。”
从广西到古窑浦村,陈志立一开始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但从立业、成家到决定不走,他只用了短短几年。“这儿经济发达,在厂里上班挣的钱比老家多不少,待遇也要高得多;我遇到的人也都热情善良,没有一个因为我这异乡人的身份有过冷眼;最重要的是生活便利,我虽然住在村里,但生活上享受到的可是老家城镇级别才有的。”陈志立说的是村里一条条顺畅的马路、一家家方便的银行、超大型的农贸市场,还有新造的不少公园绿地。据悉,像陈志立这样在古窑浦村安家的新慈溪人目前已有2922人。
农业是古窑浦村新时代画卷里最亮眼的一笔。近年来,古窑浦村大力推进桃子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模式。截至目前,古窑浦共有桃子产业新型市场15个。今年桃花节,该村日均接待游客上万人,水蜜桃采摘节游客总量达到60多万人次,比早几年翻了近百倍。村里人口占比可观的农民大部分是靠着水蜜桃产业走上了勤劳致富的小康之路。
“我种桃子已经7年了。”掌起镇古窑浦果蔬专业合作社和掌起镇绿叶农场的负责人叶善根说,“近几年,我们对水蜜桃产业的发展是越来越有信心了,因为镇上村里的扶持都很大。”据了解,除了请研究院的专家对农民进行技术支持、投资建造全新的交易市场、对种植人员进行生态健康理念的培训外,古窑浦村还专门组织了一系列与水蜜桃有关的大型活动。“今年采摘节的时候,光是我们家,每日就有近千名游客亲自享受采摘的乐趣。”叶善根笑着说,“第一次听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时候,还是在几年前村里组织的学习交流会上,现如今,我可是真切体会到了‘两山’理论在古窑浦扎下了根开出了花结满了果。”
“村里的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工程在不断推进,‘五水共治’全民参与、‘河长’全天候巡河也为村里环境作出了不小贡献,还有为民楼、文化宫的修建,文艺党课等学习小组的开展,都丰富充实了村民的生活。”66岁的袁家海从古窑浦村委会退休已经有段时间了,但是谈起村里最近的变化,他还是如数家珍。“‘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干坤’,习主席说的这番话让我这个老党员深有感触,我们村里的党员干部都一样,不求别人给的清誉、只愿自己做的清朗,给村民带去幸福生活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下一辈党员手里,我相信我们古窑浦的明天一定是幸福满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