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化:山药俏销农民笑

  从一亩地勉强收入3000元左右到1万多元,这样的土地生金的故事正在宁化县曹坊镇三黄村上演。

  三黄村是中共宁化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现有耕地面积2012亩、林地面积8889亩,农民主要以种植烤烟、水稻、山药为主,有386户1869人。2014年,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共32户,村民冯玉平就是其中一个。

  “刚卖完一茬雪薯,一亩就卖1万多元,春节再把剩下的3亩多卖了,今年收入会有10多万元。”

  冯玉平说的雪薯,其实就是北方人常说的山药,因肉质雪白,在宁化客家人嘴里被称为雪薯。

  冯玉平一家4口人,平日靠种几亩烟稻为生,虽不富裕,小日子过得也算安稳。后来,妻子因角膜炎手术,至今眼睛都怕光,丧失了劳动力,每天还要靠吃药稳定病情,一家生活陷入贫困。2014年冯玉平被定为精准扶贫户,2015年底甩掉“贫困帽子”。

  “近几年,特别是今年山药市场行情好,村里合作社让我进社,给我技术指导。我下大力气,天气又给力,每亩山药收入上万元,山药卖到我们农民笑啊!”冯玉平说到山药就十分高兴。

  冯玉平说的合作社,是2011年1月,三黄村成立的宁化县三星山药专业合作社,村委会主任冯国民是三星山药合作社的第一任理事长。

  三黄村种山药有很久的历史了,过去种植技术传统,一畦双排种植,下足底肥农家肥,种出来的山药产量低,卖相差,雪白的薯肉还经常长“锈”,经济效益低。

  随着人们养生保健意识增强,山药日渐成为百姓餐桌上的食补家常菜,淮山羹、淮山饼、淮山猪脚、焖淮山……吃法很多,花样不断,对食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上要求薯条要直、要长且无锈斑。为了让村民的山药种出效益,村里成立了合作社。

  合作社既请教过县农业局专家,也到外地学习了套管种植,数年的摸索,三黄村山药种植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种植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整畦时,泥土要打得足够碎,起高垄,改双排为单排,单边种植,斜底放肥。种植成本更低,种出的山药既好挖收,产量高,收获的山药锈斑又少,条条健康貌美,身高腿长,肥瘦合适,三黄村的山药变得不愁卖,龙岩、厦门、福州等地的老板主动进村收货。

  为此,合作社于2014年9月注册商标,并申请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山药)”认证。2015年,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目前发展社员116户,全村种植山药800余亩。

  山药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或投资入股,2014年以来吸纳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周边5户参与种植。2016年该村6户19人贫困户脱贫,今年计划可脱贫6户18人。该村按“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3年先后带动180余户群众,以订单种植推动合作社组织化、规模化生产,实现增收致富。山药已经成为三黄村村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冯国民作为村山药合作社的老理事长,如今已经交棒年轻人,他自豪地说:“近几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山药种植,村里90%以上的农民住上了3层砖混结构新房,82盏路灯照亮全村,组组通上水泥路,水利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村子变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