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乾县:产业扶贫教育扶智助推群众走上致富路

  深秋时节,陕西省干县北塬的苹果示范园区内,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忙碌地采摘着苹果,脸上洋溢着笑容。夕阳下,成熟的苹果红得发亮,然而比苹果更红更亮的是当地群众的致富梦。

  “我们将全国的很多优质苹果品种在我们干县推广,目的就是要找到能更适应干县气候的种植品种,使得苹果种植更加省心省力,让果农通过种植优质品种的苹果发家致富,让苹果成为果农致富的金钥匙。”干县现代果业苹果综合试验站站长李新建告诉记者。

  该实验站是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苹果产业体系技术支撑,立足黄土高原旱作苹果栽培实际,为北部旱塬区域苹果产业发展创建新的发展模式为目的而建设的果业综合性试验区。李新建所站长做的工作正是将各地的优质苹果品种在干县试验种植,寻找最合适本地规模化推广的优质品种,让干县果农种植的苹果质量更优、更好管理、收益更大。目前,该苹果试验站的对外推广优质苹果品种数千亩,已成了推动干县当地优质果品改良、果农增收的动力之一。

  在距离干县苹果综合试验站数公里的之外的干县阳峪镇田家坳村双矮苹果种植园区内,当地贫困户张云超在满园丰收的苹果园里盘算着今年的收入。这里种植的苹果品种与干县苹果综合试验站所培育的品种关系密切。张云超告诉记者,今年他利用新模式种植苹果,预计年收入能达到十万元左右,脱贫基本上没问题了。

  该苹果种植园区的面积有一千多亩,种植的优质苹果正处于采收阶段。

  “1212和企业通过多项政策对全村101户贫困户全覆盖,以“园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资金入股分红”、“园区+贫困户务工”、“园区+贫困户流转土地”、“园区+无偿提供成龄果园直接获益”、“园区+果业技能培训”、“合作社+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等多种模式纳入,园区每年用工量也很大,农民每年空闲之余在园区打工收入也能达到一万元。”园区企业的负责人殷俊海告诉记者,贫困户张云超正是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的典型,1212和企业只有真正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帮扶措施,这样扶贫才能让贫困群众获益。

  干县地处渭北苹果优生区,全县果树总面积52.26万亩,其中苹果42.37万亩,产值19亿元,在干县苹果已经成了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金蛋蛋”。

  近年来,干县依托干陵独特的旅游资源,在干陵周边打造果业发展新亮点,带动一、三产业协调互动,初步形成集现代农业、观赏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目前,全县年产值500万以上涉果企业达到18家,果品冷库46座,冷藏能力达到15万吨,促进了果业产业化发展。

  干县在通过苹果种植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之外,奶山羊养殖也是当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优势产业。干县是陕西重要的奶山羊主产区之一,奶山羊养殖也是促进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和当地农民致富的创新模式之一。

  奶山羊具有好养殖、草料便利等特点。干县大杨镇王巨村贫困户袁撑会向记者算了一笔收入账。家里养了7只奶山羊,每天产奶量为20斤,收入约为50元左右,每月可带来1500元的收入。因为今年刚开始养,往后羊奶的产量还会增加,袁撑会需要做的就是把羊养好,每天等着羊奶收购企业来家里挤奶就行。

  据当地龙头企业陕西百跃优利士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双武介绍,三年内该企业以示范效应带动干县奶山羊达到20万只以上,提供扶贫就业岗位590人,为500户精准脱贫户提供产业帮扶资金,解决农村就业岗位10000人以上,年增加农民收入四亿元。

  众所周知,教育是扶贫的关键,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只有解决贫困群众思想上的贫困,才能真正擦亮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扶贫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有所推动。

  从农民角度而言,职业技能培训是让贫困户增加造血机能的有效手段。2017年干县教育部门安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800人次,实用技术培训8900人次。有针对性地安排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教育精准扶贫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培训类,力争让农民在学习中,学有所益、学有所获,让职业教育不流于形式,能真正为农民带来实际效益。

  此外,干县教育部门按照“不漏一人,应助尽助”原则,为全县学前至中职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发放资助金共计670.1万元。同时积极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按照相关政策,严格审核资格,办理生源地贷款1693人,贷款资金1015.8万元。同时干县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责成各校成立了控辍保学组织机构,建立留守儿童少年、学困生、建档立卡贫困生等特殊辍学学生台账,加大对易辍在校学生和流动学生的监控力度。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为贫困而辍学,为每个学生创造安心上学的条件,让贫困不再传递下去,用教育为扶贫点亮道路。

  产业扶贫,让当地群众的腰包更鼓、物质更加丰富,日子过的更好,真正脱离苦日子、穷日子。教育扶智,让群众的精神头更足,通过多种教育方式让群众生活的方式和模式更加多元化。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漫步在干县街头,当地扶贫干部从微信上发来了扶贫点的资料,并留下几句话:扶贫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通过干部的努力让群众有获得感,真正能收获致富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