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决胜脱贫攻坚战

  宁夏回族自治区,尤其是西海固(西吉、海吉、固原)等边远地区,自古苦瘠甲天下。破解当地脱贫攻坚的难题,宁夏巧用金融杠杆,政府主导,金融介入,产业扶贫,给出自己的答案。

  “自从搞起了乡村旅游,来村里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了。家门口的土平台变成了硬化的小广场,土坡路也变身水泥台阶。政府还出资帮助我把牛棚改造成了阳光茶餐厅。”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村民马克俊是村里精准识别确定的贫困户,他和老伴以种地和养牛为生。今年,马克俊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原来家里年收入不足一万,现在已经达到两万多元了。”马克俊说,家里的5头牛托管到村里的合作社后,他和老伴就闲了下来。有了这间茶餐厅,老两口又多了条增收致富的路子。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研室派驻杨岭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郜贤介绍说,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杨岭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给了杨岭村村民莫大的鼓舞。泾源县按照总书记视察的指示精神和区市党委、政府的要求,对杨岭村实施改造。通过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产业到户、狠抓民风建设,着力将杨岭村打造成产业示范村、全域旅游示范村和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助推杨岭村脱贫致富。经过近一年的发展,杨岭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依托青山绿水的优质自然资源,乡村旅游业和草畜产业已经成为杨岭村的两大支柱产业。杨岭村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流转1200亩土地建设生态养殖园,将村民养殖的肉牛统一到养殖集中区养殖。全村上下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搞乡村旅游建设,铺设了5条环线道路,并组织村民接受花卉栽培、烹饪、学唱花儿、旅游接待等技术培训,以及机械操作、手工编织、电子商务、刺绣、烹饪等技能培训,为发展乡村旅游储备人才。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呈现在游人眼前。

  地处六盘山腹地的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在种植冷凉蔬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虽然姚磨村早就有种菜的传统,但科技含量不高,品种和种法单一让冷凉蔬菜种植在当地始终难成气候。

  为解决当地蔬菜种植品种单一的问题,原州区派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向村民推广不同品种的蔬菜种植技术。同时,姚磨村还与周边的吴磨、彭堡、惠德村及瑞丰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共同建成3个万亩蔬菜基地,跨村带动周边2850户农户发展冷凉蔬菜,做到精准种菜、精准销售。目前,姚磨村已经在广州、重庆、上海、武汉等地的大型农贸市场拥有稳定的供货摊点。当地以“强村带弱村”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周边村庄群众增收致富,借菜转型,借菜脱贫,使得姚磨村这样的穷村面貌焕然一新,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村子。

  “今年,村里合作社已经贷款6000多万元用来扩大生产规模。6月底,6栋智能化、占地5000平方米的玻璃日光工厂化育苗中心投入使用。合作社的蔬菜育苗全部实现智能化,同时还可以为周边数万亩蔬菜基地提供种苗,一个温室一年纯利润有50万元左右。”彭堡镇副镇长姚选说,冷凉蔬菜发展到如今这么大规模自己以前根本不敢想。

  2008年,姚磨村的人均收入是2800元。依托发展冷凉蔬菜产业,2016年姚磨村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蔬菜种植收入占80%以上。村里还成立了瑞丰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增强蔬菜外销能力,供港蔬菜陆地到达广州、深圳由过去60个小时缩短至现在的40个小时。据介绍,当前,姚磨村正通过实施冷凉蔬菜特色产业品牌工程,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提高蔬菜的产品质量,拓宽蔬菜销售市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让村民从脱贫走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