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蔬菜供求平衡天平谁来执掌?

  避免菜贱伤农、菜贵伤民,就要打破“盈利?扩种?滞销?减产”这个恶性循环。蔬菜供求平衡,天平谁来执掌?有两个关键,一是市场价格机制,二是宏观调控管理,政府应有更多作为。

  在滞销发生时,政府可以组织联系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学校及企业食堂等农产品流通单位直接采购蔬菜,并利用媒体扩散消息,获得爱心人士、企业的帮助,优先销售滞销蔬菜,稳定蔬菜市场行情,避免菜价暴涨暴跌。

  而更重要的是,政府应“防控”,而不是“补救”。一方面,要着力减少从菜地到餐桌之间的环节,降低成本,监督流通企业公平交易,严禁其蓄意压低蔬菜收购价,防止他们囤货居奇,损害菜农和消费者的利益。而掌握蔬菜市场行情,及时向各地发布准确的蔬菜市场信息,引导菜农种植适销对路的蔬菜品种,在当前更为重要。

  调控政策要着眼长效措施。提前做好调控工作,蔬菜滞销问题就会减少。例如,做好数据统计,在农民播种季节,及时、准确发布相关信息;提前联系供应商,签订购销合同;引导农民打造品牌、种植特色蔬菜水果,提高农产品质量;建立食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保障收购价格等。

  调控政策的制定,需要农产品相关数据联动,真正建立起高效的农业大数据,通过国内外与农业相关的数据或技术,结合农业生产特点,指导农事生产、辅助农业生产和种植决策,进行全过程透明化管理等,以达到规避风险、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实际上,国内多地已经开始探索。河南商水县农业大数据囊括了商水县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根据近几年的农业环境与资源大数据、农业生产大数据、农业市场和农业管理大数据,再结合商水县的具体实际,为农民的生产及种植提供决策方向,通过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销挂钩,以销定产,实现农业订单的100%履约率。

  对于菜农而言,应学习了解市场规律,多样化种植。应摆脱以往埋头苦干、跟风种植的短板,多观察市场、认清行情。同时,要发展特色种植,用高品质蔬菜赢得市场。除此之外,种植户还可以“打时间差”保证收购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