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农不增收市民买菜贵甘蓝进京加价成本增

  6月底,山东潍坊菜农地里收购价约5分钱一斤的甘蓝,历经辗转至北京的大超市,一斤售价超过2元。

  从山东潍坊到北京大约有1000里地,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蔬菜销售需要经过多少道环节?价格是如何一步步涨起来的?近日,“新华视点”记者从山东省蔬菜主产区一路追踪菜价到京城。

  田间地头:甘蓝价贱烂地里

  6月正是甘蓝、洋葱等蔬菜的收获季节。记者在蔬菜主产区山东省青州市何官镇戴楼村看到,成片的甘蓝不是烂在地里,就是被砍了喂羊。

  “往外卖一斤只有几分钱,还不如打烂在地里,来年还可以当肥料。村里也有人砍了喂羊。”种了30年蔬菜的刘旺林说。今年他种了3亩绿甘蓝,种苗、农药、水电等成本超过3000元。“每斤1毛5分钱才能保证不赔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5分钱一斤都没人要。”

  绿甘蓝从种到收需要60天,3亩地生产2万多斤,农民大多自己没有冷库,别人的冷库也不愿意储存这么便宜的菜。

  菜价影响了再生产的积极性。菜农的大棚一般是拔一茬,种一茬。“现在我们是拔一个大棚,空一个大棚,不敢再种了。”戴楼村村民戴明之说:“忙活半天还赔钱,太不划算了。”

  流通环节:层层费用成本陡增

  烂在山东地里的甘蓝,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却身价高涨。紫甘蓝在大型超市每斤售价超过2元。

  蔬菜成熟采摘后,从菜农手中大多流向下一个环节??村里的蔬菜经纪人。他们一般在收购价的基础上每斤加3分钱后,送往大型蔬菜市场或者大宗采购商。

  在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村头蔬菜经纪人的下家、专门从事甘蓝买卖生意的程焕杰说,“现在农民白送我2000斤甘蓝我都不要。”程焕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5分钱一斤的收购价算,雇人收割一斤加5分钱,打包包装一斤再加5分。进园区交易的进门费60块钱,如果2000斤的话平均一斤再增加3分,加上园区管理费每斤增加2分,此外还要加上油费。“还没往外卖呢,已经涨到一斤最少2毛钱了。”

  除了上述费用,人工装卸和运输等成本也不少。潘民是一名大宗蔬菜收购商,在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联系货源和收菜,配送到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菜可能不值什么钱,但人工装卸、运输、场地租赁、园区管理费等省不了。如果是叶类菜、辣椒等,还得加上损耗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