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推广土壤改良技术果蔬作物产量将提高
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祺颖果疏专业合作社大棚内的西瓜用了土壤改良、营养均衡技术后基本未出现裂瓜现象。
今年,对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祺颖果蔬专业合作社来讲,西瓜增产20%是没有悬念的。“农户收入能增加5%-15%,成本基本不增加,有的还下降。”该社社长李荣胜10日在河北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土壤改良技术让果蔬作物产量提高
李荣胜经营的这家合作社从去年开始试用仲元(北京)土壤改良技术研究所研制的土壤改良、营养均衡技术种植果蔬和农作物,效果很好。中国农业大学陈伦寿教授评价这项技术是“第三次肥料革命”。
“去年我们仅试点10多亩地,西瓜长势好,品质好,甜度增加,产量提高,关键是基本无裂瓜,农户人工成本下降。今年,扩大试点,100多亩耕地都用了这项技术。目前西瓜长得很好,一个大棚增产2000多斤。去年,我们出去销售西瓜,今年,已有人主动上门收购。瓜价也比去年涨2毛左右。”李荣胜告诉记者。
仲元(北京)土壤改良技术研究所所长路森说,土壤改良、营养均衡技术主要包括有机肥、土壤调理剂、植物氨基酸液肥和有益复合菌群等。这些产品通过合理配方技术配合秸秆全量还田,施用到土壤和作物上,改良土壤,均衡营养,让作物充分吸收营养,提高产量,改善口感。
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祺颖果疏专业合作社大棚内的茄子用了土壤改良、营养均衡技术后长势喜人。中国网记者张艳玲摄
解决土壤连作障碍修正化学农业
大厂回族自治县科技局负责人表示,“连作障碍的直接表现是裂瓜。这种技术改良土壤,使作物实现连作,无需休耕,裂瓜问题也基本解决。
“这些技术解决了中低产田改造,重金属原位钝化等问题,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并减少化肥农药用量。”路森对记者说。李荣胜补充说,使用这种技术,病虫害少了,作物基本不打农药了,因为土壤改良后,根壮了。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梁鸣早告诉中国网记者,该技术的核心主要有三方面,秸秆全量还田,种子提前胁迫,打开植物次生代谢,增加微生物菌群,让有益生物菌群具有优势占位。
“植物氨基酸液肥,能修补土壤,减少固碳减排,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粉碎还田,碳氮比失调,增加非豆科固氮菌等有益菌群,秸秆无需加尿素可快速分解,便于植物根系吸收小颗粒碳。通过有机肥的使用,并对矿物质元素进行合理配比,产生有机酸等物质,提高作物的品质、风味等。”梁鸣早说。梁鸣早表示,这项技术配方注重土壤和作物营养,对于修正现代化学农业,修复土壤损伤,改良土壤,改善农作物的品质有好处。它填补了农业物资的短板。
未来推广还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还可以大大缓解18亿亩耕地。我国近三分之二土壤是中低产田,用这项技术,三年土壤就可以得到改良。目前内蒙、黑龙江、西藏等省份都在试用,已经有效改良了上万亩土壤。”路森说。梁鸣早也表示,如果我国20%耕地能提高1%的有机质含量,一年可以固碳减排3亿吨,很了不起。对于未来推广,梁鸣早说,还需走好几步。现在化肥产业产能过剩,农户对农药和除草剂的依赖等都是阻碍,需上层给予重视,也需要全社会关注。路森也认为,推广还要靠“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才会更顺畅。他说,这项技术让现代农业良性循环,有利于人体健康,产值无法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