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瑞雪:做无公害果蔬的“私人订制”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这是当下的社会现实。但在呼和浩特市却有这么一群80后、90后,他们不仅愿意种地,而且在研究如何种好地。“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是他们的口头禅。

  2014年,这群年轻人创立了内蒙古农耕宝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郗瑞雪,这个从内蒙古大学毕业的女研究生成为这个团队的带头人。

  “两年前,我的两位朋友张卓鹏和贾伟提及想做‘一辈子不用转型的生意’。之后,我用了3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全国各地,查阅了大量的国际文献,总结出做农业是低风险、高回报,而且食品安全是老百姓们的一个痛点,做这个有市场。”郗瑞雪向记者道出创业初衷。

  2014年被誉为草根创业元年,各地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例如注册资本登记由实缴制改为了认缴制,取消了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等。乘着这股“东风”,郗瑞雪和这两个朋友凑了60万,公司开业了。

  “我们种的第一批小苗长势喜人,可到了九、十月份突然大批起虫,原因出在了农家肥上。农家肥在用作基肥之前必须要充分腐熟,否则会含有大量的病菌虫卵引起病虫害。看着这些蔬菜,我不禁问自己:打药不打药?打药了,还敢说这菜是无公害吗?一狠心,我把菜全拔了。这一拔,60万的创始资金就让我们造进去50万。”张卓鹏回忆起最初栽的一个大跟头。

  谈起这场打击,一头短发,穿扮干练的郗瑞雪坚定地对记者说:“放弃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难的是不被自己打败。”

  2014年年底,3人抵押了两台车,通过各种途径又筹集了四五十万,重新吸纳技术人员打造团队,重新选种、做土壤修复,一切从头再来。

  坚持就是胜利!如今,郗瑞雪的团队拥有了2个农业研究园、5个绿色种养殖基地。他们在呼和浩特、北京、上海、广州、沈阳5个城市开展了生态农产品配送业务。为了保证质量,他们的果蔬产品不在市场流通,只做私人订制,目前为3491个家庭提供从“菜园子”到家庭的无公害直达服务。

  2015年,公司在“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中获得了银翼奖,2016年正式在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新四版挂牌。

  踏着创业梦想的邮轮,郗瑞雪团队在农产品种植这片沃土上开辟出了一片绿色天地。(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