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樱桃成熟时果农采摘忙

  6月2日凌晨5时许,在急促的闹铃声中,家住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中梁镇赵家河村的赵圣童睁开惺忪的双眼,一骨碌从炕上翻了起来,胡乱抹了两把脸,跑到上房叫醒了父母和妹妹,提着几个篮子就开始向罗峪沟的樱桃地跑去。

  “要赶早去摘,迟了就卖不上好价钱了。”赵圣童边走边说。

  当他到樱桃地时,看到还有比他起得更早的村民已在樱桃地里进进出出地忙碌着。

  “樱桃成熟前后忙活起来也就1个多月,大家都干劲十足。”看到红红的小灯笼一串串地点缀在绿叶间,赵圣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小心翼翼地一个个往下摘。“摘樱桃时,不能只摘果实,要把樱桃柄也一起摘下来,还要把柄往外扭一扭,这样,就方便了。”

  7时许,赵圣童父亲将摘好的几大筐樱桃拉到了秦州区烟铺批发市场去卖;赵圣童则将另外一些拉到秦州区进步巷口。

  8年前,赵圣童家栽了4亩樱桃树。去年,樱桃第一年挂果,卖了1万多元。今年,预计2000多斤的樱桃能卖2万多元。

  和赵圣童家一样,赵家村200多户人,每家每户都种植着樱桃树,多的有10多亩,少的有二三亩。

  走在赵家村,到处都能闻到沁人心脾的樱桃味。向阳的山坡上,绿叶婆娑起舞的樱桃树上点点红艳缀枝头。那饱满如珍珠、圆润光洁似玛瑙、温润清新如美玉的樱桃,着实惹人怜爱。

  在秦州区玉泉镇烟铺村,农人们正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累累红果闹枝头的景象随处可见。

  “去年樱桃买了5万多元,今年应该比去年更好。”村民李小强乐呵呵地说。

  走在乡间的路上,时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村民,篮子里提着刚摘下的樱桃;走在天水大街上,大樱桃摆满了街头巷尾,拈一颗入口,微酸而又带着甘甜,鲜美无比。

  据了解,我市大樱桃果实成熟早、艳丽美观、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备受消费者青睐,被誉为“春果第一枝”。我市具备生产优质大樱桃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是西北黄土高原地区适宜于露地生产优质大樱桃为数不多的地区之一,所产的大樱桃风味独特、色泽艳美,其外观及内在质量均优于烟台、大连等大樱桃老产区。产品主要销往兰州、银川、西宁、成都、乌鲁木齐等西部大中城市,少量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记者在我市果业局了解到,截至2015年,全市共栽植大樱桃8.01万亩,挂果面积5.56万亩,总产量2.95万吨,总产值5.45亿元。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秦州区的罗峪沟流域,藉河流域的太京、藉口和清水县的金集、贾川,麦积区的甘泉、马跑泉、花牛、中滩等乡镇。主栽品种主要是早大果、红灯、美早、大紫、8—129等早熟品种和佳红、先锋、7-101、宾库、拉宾斯、斯坦勒、巨红、萨米脱、艳阳、晚红珠等中晚熟品种。

  “十一五”期间,我市果业部门制定了绿色食品甜樱桃生产技术规程。2005年秦州区启动实施了国家级大樱桃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2008年通过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验收,获得了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1年主产区罗峪沟万亩大樱桃基地产品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检测审核,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2012年6月,“中国樱桃年会暨西北地区大樱桃产业发展研讨会”在秦州区召开,秦州区被中国园艺学会樱桃分会命名为“中国优质甜樱桃生产基地”。2013年,“秦州大樱桃”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余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