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苹果减产5%又将是“命运多舛”的一年
过去的两年对于智利苹果来说可谓“命运多舛”。如今看来,今年的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智利Fruséptima公司主席、智利果农协会(Fedefruta)负责人AntonioWalker告诉中国水果门户,从产量上看,智利苹果去年相比减少约5%。“这很让人吃惊,我们本以为今年收成不错,比去年多产10%应该不成问题。”
据介绍,苹果产量的减少,主要因为春季恶劣的天气。“今年的苹果,远比去年要小的多,在个头方面明显没有达标。”特别是最近多雨的天气,对富士苹果的生长,影响巨大。
“雨季之前,富士苹果的出口量能够占到其产量的75%至80%,但是雨季之后,该占比只有30%到40%之间,阴雨天气令苹果表面出现了裂纹,鉴于‘富士’是整个智利苹果产业的重要利润来源,该品种出口量的下降,令广大果农痛心不已。”
据AntonioWalker介绍,台湾地区是智利富士苹果主要出口地,“出口苹果总价值本应达到5.2亿美金,但是现在看来,最终能达到5亿美金就谢天谢地了”。
除富士外,其他品种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加力果”的个头要比往年小了很多,还有澳洲青苹果,因尺寸未达标,出口量也有所下降。只有“粉红佳人”表现尚可,在品质与颜色等方面与往年差别不大。
“如今,对于苹果行业来说确实有些难熬,因为这种艰难局面已经持续有两年时间。”而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并非仅限于此。“智利人工成本节节攀升,与去年相比,今年劳动力供应至少减少了10%到15%,因为招不到人,大量苹果被延迟采摘,成本也因此高了许多”。
“虽然形式依然严峻,但是盈利方面却比去年有所改善。”
“北半球国家的库存苹果,也会为我们带来竞争。比如欧洲本身水果产量就很大,好在美国的库存量相对少一些,可以帮助智利消化掉一部分的水果。”
AntonioWalker建议说:“先进的技术以及半机械化的种植环境,为苹果产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需要更加现代化的果园以应对日趋白热化的竞争,否则,利润的压力会令我们的日子变得更加难熬,毕竟这种煎熬已经持续了两年,目前正是第三个年头。”
关于如何选择苹果的种类,AntonioWalker建议种植者应当密切关注市场需求,“比如‘爱妃’作为一种全新品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而‘Kanzi’对于北欧消费者的吸引力则更大一些。”在种植地域方面,“‘爱妃’,‘Ragweed’、‘Kanzi’等品种适合在智利第七、第八大区种植,而‘蜜脆’、‘探戈’等则比较适合第四大区的环境。”
对于市场劳动力供应问题,AntonioWalker表示有些费解:“我们本以为今年的劳动力市场会供大于求,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这当然与苹果采摘耗时又耗力不无关系,“我们需要从其他领域寻找劳动力做为补充,还需降低劳动强度并支付更高的薪酬。”AntonioWalker同时建议,智利应当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加大对中美洲国家移民者的服务力度,加快其临时工作签证的办理,这对于缓解智利劳动力紧缺问题,意义重大。(国际果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