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下河杨桃“触电”升值记

  从2块钱一斤都销售艰难,到如今的10块钱(含运费)还供不应求,这就是小小的杨桃在下河乡下河村上演的“升值记”。之所以杨桃的身价能够在一年多时间里翻了5倍,农村电商这座联通外界的“聚宝盆”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果农采摘杨桃

  福建省下河村是云霄杨桃种植“第一大村”,目前全村杨桃面积6500亩,年产量达1.8万吨。但也面临着多数农村地区的共性问题,一方面守着优质天然的农产品,另一方面销路不畅、价贱伤农,严重制约着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今年来,下河乡产业定向精准扶贫再发力,在去年杨桃采摘季打响“下河杨桃”名气的基础上再出“实”招,推出“电商扶贫”。

  “上个月,我们通过易维网电商平台销往全国的杨桃首次突破1万箱大关,单价基本稳定在每箱50元(5斤装)。”霞河瑞通采摘园的蔡劲松是下河村首批“触电”的杨桃种植大户,他口中的“我们”指的是下河凯乐农民专业合作社、霞河瑞通采摘园及多家杨桃种植大户的联合体,为加强与电商平台、快递商家的议价能力,他们连结成为一个新的整体。在乡政府牵线下,这一新兴的联合体在今年取得巨大突破,不仅与易维网、农村淘宝、京东、我有种、微小店等电商平台成功联姻,更收获顺丰先期500万元免费运送订单,解决了困扰杨桃网上售卖“运难运贵”的问题。

  蔡劲松式的星星之火正在下河村呈燎原之势。富达农民专业合作社、正港果蔬家庭采摘农场、和丰家庭农场等多家下河村杨桃大户都已搭上“电商”高铁,每月网络销量都已超过千箱。借力电商,昔日的“贫困村”正逐渐改变着农产品销售的传统“观念”,多渠道打通“卖难”难题。

  “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扶贫开发资源越来越丰富,如政策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等,有了这些资源,扶贫路子应越走越宽,重要的是落实上要创新方式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下河乡党委书记朱光勇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扩大下河村农特产品与电商合作的基本面,特别是对整个杨桃产业进行提档升级,联结杨桃种植散户,建立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促进销售,提升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将引导尝试实施“订单农业”模式,“同时,我们希望能形成示范效应,让‘触电’功效辐射周边各村,带动外龙金枣、龙透枇杷等各村农特产品走上致富路,真正实现盘活一地,带火一片。”(吴若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