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蔬菜”根在供需失衡
这个春天,全国菜价组团上演“窜天猴”:“姜你军”“蒜你狠”“向前葱”……记者根据可查数据统计近两个月菜价变动情况,发现不少蔬菜价格动辄翻倍,涨幅惊人。今年3月份,北京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同比上涨46.61%。据说,现在大妈大爷们去超市买菜,已经不是论斤称,而是开始论“个”买了:2个茄子,3个西红柿,1个土豆……
(据4月11日《中国证券报》)
今年市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猪肉、蔬菜等农产品价格都在飞涨,而且涨幅不是一般的大,基本是翻倍起步,令人惊呼吃不起菜了。事实上,猪肉价格是受制于“猪周期”,因供需严重失衡,进入涨价周期而已,等商品猪存栏量上来后,就会回落下去。而蔬菜的情况也差不多,短期因天气影响造成产量缩减、运输受阻,供需失衡引发价格上涨,由于蔬菜的生产周期很短,一旦天气稳定后,供应量就会迅速增加,价格自然也会跌下去。
蔬菜本身分类就比较多,叶菜、瓜菜、菌类、豆荚类、根茎类、葱蒜类等等,各类蔬菜的生长环境有很大差异,加上存在地域分布的特征,造成蔬菜产量和价格的波动也非常大。最明显的就是葱蒜类,由于产区较为集中,又属于小类别,产量与价格的起伏很大,“蒜你狠”、“向前葱”隔几年就会爆发一次,已经呈现出周期性特征,甚至发展出电子盘,呈现资本操盘的迹象。
而且,蔬菜产量主要受到生产面积和天气影响。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别大,灾害天气每年都有发生,导致每年都有部分品种的蔬菜短缺,上演价格暴涨的格局。比如北方遇到旱灾时,蔬菜就会枯死,而南方遇到洪涝、冻雨等灾害,蔬菜则会淹死,此类恶劣天气都会造成蔬菜产量剧减。至于蔬菜生产面积则跟价格走势密切相关,菜价涨种植面积就会扩大,菜价跌种植面积就会缩小,进而影响到产量和价格的波动,这也是市场自主调节机制的正常反应。
可见,“疯狂的蔬菜”只是价格波动的表象,供需关系失衡才是根源,要想平抑蔬菜价格,就要在增加供应量上做文章。比如扩大种植面积、发展大棚蔬菜、改善交通状况、减免相关税费等,以确保蔬菜供应与市场无阻碍,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当然,蔬菜已经完全市场化,就应按照市场规律来办事,价格涨跌会传导给市场供需,政府不宜过度行政干预,该给的优惠政策给足,其它的交给市场就行了。
对于市民而言,生活可能短期会受到“疯狂的蔬菜”的影响,被迫吃上一段时间的高价菜,但不必太过惶恐,认清楚造成蔬菜暴涨的原因,耐心等价格自然回落。当然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也在逐年提高,蔬菜价格涨上去后,也不一定就能跌回原来的位置,总的趋势是呈螺旋式上升,与物价水平保持一致。(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