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绥芬河:黑木耳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在自家的菌棚中蒋春文查看袋装木耳菌生长情况。
春日里走在黑龙江省绥芬河谷盈社区的街道上屋舍整齐、土地平整、道路通畅、卫生整洁处处展现出绥芬河新农村建设硕果的幸福画卷跃然在记者眼前智慧勤劳的村民们正共谱着小康曲。
好政策促种植热
从原来居住地搬到绥芬河许多菜营村民对今后的生产生活很茫然为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加他们的农业收入绥芬河市各级政府累计投入超过600万元规划建成了4公顷的地栽木耳加工区、42公顷的木耳摆放区还免费为每户菌农提供标准化菌棚、看护房。
新农村建设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在绥芬河各级政府的扶持下谷盈社区菜营村立足技术优势把食用菌作为优势主导产业以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以产业提质助推农民增收。
“咱们菜营村现在58户从事食用菌种植解决全村40%村民就业为周边村屯提供临时就业600多人次。”提起种植木耳食用菌谷盈社区菜营村党支部书记蒋春文有说不完的话题。“老的菜营村‘菜’指的就是黑木耳(俗称黑菜)。我们祖辈那个年代就在山里捡野生黑木耳到了父辈的时候就上山放倒柞木开始有意识培育野生木耳我们这辈人就开始培育木耳椴木耳和袋装木耳菌。”见证了黑木耳从野生到家庭种植的生产方式的转变菜营村的村民与黑木耳有着先天的缘分。
“谷盈社区是我的第二家乡也是我们奔小康的梦想之家。”蒋春文说刚开始提起在绥芬河做食用菌木耳种植许多人都反对许多人都持怀疑态度。”回忆起第一年在谷盈社区种植木耳食用菌的时候菜营村致富带头人蒋春文特别感慨。
谷盈社区处在第四积温区上限、第五积温区下限与老的菜营村气候条件一致。2011年菜营村13户菌农开始在绥芬河种植袋装木耳食用菌总种植量达50多万袋产值超过120万元。
正是这13户菌农的大胆“试水”给绥芬河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2013年阜宁镇政府投资兴建了三个木耳种植园区。
“我们一个村种植木耳菌毕竟力量有限只有大家都种植了木耳菌才能促进木耳菌产业在绥芬河长足发展。”蒋春文告诉记者“种植木耳菌对于农民来说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快、产值高的新型农业种植模式。”对于邻村菌农淳朴善良的菜营村菌农不仅技术倾囊相教还主动送客户让邻村菌农种植有技术、卖出有客户。
菌包育种提高产量
搬运、传递、接种、封口、装筐、装车在阜宁镇谷盈社区菌包厂内两道无菌生产流水线上20多名工人认真作业。“这个订单是给维多宝公司制作的猴头菌一共8万袋。”开业于2015年的谷盈菌包厂一直服务菌农采取订单加工模式日产量6万至8万袋。在2015年11月到2016年3月末其中4个生产月中累计生产育菌袋400万袋。
“第一年投入生产还处在摸索和发展期但已经看到良好的前景。”菌包厂厂长刘滨告诉记者菌包厂订单加工不仅可以提高产量也为菌农减轻了体力劳动充足的生产线能够满足菌农生产需要在增加就业的同时也为木耳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离菌包厂不远处就是谷盈社区菌棚区蒋春文带记者查看了经过近几个月育种的袋装木耳菌。“一个棚能摆放3万多袋木耳菌在一个月之内这些育好种的木耳菌将会被搬移到北寒的木耳园区。”望着满棚的木耳菌蒋春文多了期待和憧憬今夏一定又是大丰收。
线上销售创木耳品牌
如何提高黑木耳的产值谷盈社区的菌农摸索出两条新道路:深加工和依托互联网+。
“我们阜宁镇已经成立三个木耳种植合作社还注册了2个黑木耳品牌。”阜宁镇人大主席团副主席姜义军向记者介绍黑木耳网络销售正在积极筹备中2015年一些菌农尝试在网上售卖黑木耳销量和收益都很可观。
“咱村有个巧人他把木耳变成了茶耳。”蒋春文说菜营村的菌农不仅技术好头脑也灵活。
菌农于伟冰挑选出最好的木耳菌在暴晒之前经过手工揉搓成小条晒成后像茶叶一样菌农们称之为“茶耳”。“茶耳”不仅附加值可以达到20%至40%而且在网络上销售的也很快。
2016年阜宁镇袋装木耳食用菌种植总量超过3000万袋预计产值将会超过1亿元。目前各界力量都在探索研究黑木耳品牌和黑木耳互联网销售模式。
为了拓宽黑木耳销售渠道谷盈社区组织人员带着菜营村生产的黑木耳参加各种产品展示推介会努力扩大知名度。
浸润在和美幸福之中的谷盈社区菜营村菌农正豪情满怀更加稳健地描绘着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美丽画卷。(今日绥芬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