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滞销果农压“梨”山大
“如果花梨一个月左右卖不出去,就只能等着烂掉;如果白梨和安梨五一前没人买,温度升高也只能扔掉。”辽宁建昌县的果农老王看着卖不出去的梨,有些无奈,有些欲哭无泪,滞销的是地窖里堆得像小山似的梨,更是他们辛苦一年的心血。
建昌县是远近闻名的水果大县,这里的果农去年靠着梨挣了不少钱,老王光售卖花梨就挣了约1.7万。
据了解,种植梨树既费成本又费体力。每年需要按时给果树剪枝、施肥、打药、浇水和雇人摘果等,维护树成本差不多就要8000~10000元。
老王本想梨采摘完后,存储一段时间能多卖点钱,结果没想到梨的价格一路下滑,近3万斤的梨没有了销路。
越来越暖和的天气对于果农而言越来越煎熬,天气越热,花梨见风就变黑,烂得快,白梨和安梨也只能存储到五一左右。
滞销的不仅是辽宁的梨,河南宁陵县的酥梨也在今年遭遇了滞销。
宁陵的果农说,往年这个时候,客商的车将村庄围得水泄不通,每斤2元多的酥梨很快就会售空,但今年不到1元的酥梨,无人问津。
地里的水果卖不出,市场的水果价也不高。在福建某个批发市场内,梨子的批发价格每斤2元左右,每斤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元。
卓创资讯分析师王敏认为,今年全国的水果整体销量都不好,大多数水果的价格也比较低迷,梨无行无市也很正常。去年果农、批发市场等主体囤货明显,主要是看好后期市场,等待高价抛售。但今年年初从价格上看,梨价格普遍较低,比去年下跌30%左右,从冷库存货量上来看,今年梨冷库存货量较高,比去年提高10%,低迷行情想逆转有点困难。
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梨都是去年秋季的梨,因为水果都便宜,所以消费者就不吃梨了,每年都是梨的价格是最低的,但是今年的情况是,大街上零售才2元钱,市场上批发也1.5元左右。
越来越卖不上价的梨,对于果农们而言,这梨今后种还是不种呢?北京水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分析师师清才建议,这梨还得种,但是要种精品,另外在销售上还需要与市场接轨。
师清才说,按照往年的运行规律来讲,梨的价格是最低的,咱们可以把梨改良一下,把果树嫁接成其他的果子,改良成其他的品种。可以找一些大的经销户签订产地挂钩协议,保证自己产的梨销售得出去,以销定产。对于基地来讲,可以和大型的超市合作把超市拓展一下,尤其像一些连锁超市可以与它们订单式合作。(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