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辽宁海城出产的南红梨吗?

  南红梨是南果梨红色芽变后形成的新品种,它与南果梨生长结果习性和物候期相同,保持了南果梨特有的风味,不同的是,南红梨果实个个都是红色,着色率明显高于南果梨。最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南果梨市场行情如何,“红南果”的商品价值都是南果梨的2倍以上。

  23日,在辽宁省海城市凡成红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苗木繁育基地里,来自辽阳东京陵乡东京陵村的果农李学东正在挑选红南果苗。“今天我家挖苗工人出门了,但不能因此让这位兄弟白跑一趟,我便给他开个优惠条件。基地里南红梨苗木随便他选,但是得自己出力挖苗。”凡成红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孟凡成说。

  孟凡成说,上世纪70年代,小女寨村就有一棵自然芽变的南果梨树,上面红果特别多,即使在枝叶下面的果子也是红色。当地村民都管它叫“红南果”,如今算来,这棵树的树龄也得近50年了。18年前,孟凡成开始尝试将“红南果”的枝条嫁接到自家的果树上。当时大家都替他捏了一把汗。“一棵正值盛果期树被锯头,嫁接新的枝条,即便是成活了,也得挺上四五年才能见果,一旦不成功,这棵树就会永久没有收益。”孟凡成说自己当时心里也很没谱。

  4年后,树上的枝条开始挂果了,但红果里偶尔还能看见一些黄果。即便是这样,孟凡成家的“红南果”仍旧要比其他农户家的南果梨贵上许多。到第7年的时候,孟凡成家果园里的“红南果”表性越来越稳定。每年9月份,果实像小灯笼一样挂在枝头,果子还没熟就被人以高价订走了。“最贵时地头收购价12元/公斤。”孟凡成自豪地说。

  孟凡成成功了,不少周边的村民开始到他这里取经。孟凡成毫不保留传授的同时,也意识到了“红南果”祖树的保护。“要是大家都去一棵树上剪枝条,那棵树很快就得死了。”孟凡成说,他第一反应就是自己来繁育苗木,满足果农的嫁接和新老树的更替所需。孟凡成把山梨树的种子种到地里,一年后,在山梨树上嫁接“红南果”的枝条。这样一来,既完成了苗木培育,又不会对老树的生长造成伤害。就这样,海城最早从事“红南果”生产和苗木繁育的基地诞生了。

  2011年,在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梨研究室李俊才、海城市南果梨协会负责人高庆福的努力下,“红南果”通过了省品种备案,定名“南红梨”。

  2012年,孟凡成注册成立了海城市凡成红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加入合作社的社员们一起致力于发展南红梨的种植和培育。如今,他们培育苗木的株数已经从最初的1万株发展到20万株,市场供不应求。除此之外,孟凡成还瞄准市场的需求,将南红梨的苗木做成了500盆盆景,并在南红梨的树上嫁接10余个品种的梨枝条。(徐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