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罗甸:早菜基地实现完美“三级跳”

  地处贵州南部红水河畔的罗甸县以其19.6摄氏度的年均气温而素有“天然温室”美称。这一天然优势注定了罗甸县将在农业发展上大有作为。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30多年里罗甸咬定农业产业从“早菜基地”到“上山下水”再到建立“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实现了完美的“三级跳”。

  早菜基地

  天然温室的必然选择

  罗甸这个地处贵州南端、以山地和坡地为主、布依族苗族占69%的贫困县早在80年代就认定了“天然温室”独特资源并请来省农科院专家李桂莲开启了早熟蔬菜产业新征程。

  该县紧盯冷冬“鲜菜难求”时间差采取多项措施大力发展早春蔬菜和冬果菜:每年培训菜农2万多人发展蔬菜经纪人1000多人建成3个蔬菜专业批发市场以蔬菜育苗中心为研发基地引进调优品种从过去的12个拓展到100余种;种植规模从城镇周边向深山区石山区和高寒地区延伸面积、产量迅速扩展“黔甸牌”早菜源源不断运送贵阳五里冲、武汉白沙洲、北京新发地等大中城市蔬菜批发市场蔬菜外销占总产量的80%。短短几年间早熟蔬菜率先成为罗甸产值过亿的支柱产业。

  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每到罗甸早菜上市时节货车从四面八方开往罗甸最热闹的地方是菜市场蔬菜产业拉动了运输、旅店、餐饮等行业的迅猛发展。蔬菜产业的迅速崛起使罗甸获得了“全国菜篮子生产先进县”、“全国早熟蔬菜生产基地县”和“蔬菜百强县”称号。

  上山下水

  菜果水产全面推进

  转折发生在2006年。

  这年秋季国家重点工程龙滩水电站在红水河中游的广西天峨县下闸蓄水红水河上游水位上涨淹没了罗甸县处在低矮河谷地带的良田好土10余万亩一个个蔬菜基地从此消失两万菜农被迫专业蔬菜产业元气大伤罗甸农业产业陷入困境。

  面对严峻形势罗甸县审时度势把眼光聚焦到了100多万亩的山地资源以及因电站蓄水而形成的近80平方公里湖泊。

  通过调研和思考罗甸县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突出发展蔬、果、药、渔、茶、禽、畜等特色产业把蔬菜产业推向高海拔地区种植同时在南部地区大力发展火龙果、脐橙、茶叶、珍贵林木在湖泊开展生态水产养殖。”

  按照这一思路结合不同地域特点罗甸县重新规划了六大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带:即以县城为中心以茄果类为主的蔬菜产业带北部区域以脐橙、蜜柚为主的柑橘水果产业带以及火龙果产业带中药材产业带珍贵林木产业带茶叶产业带。

  随着规划的深入实施罗甸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忍住了阵痛走出了低谷特色农业产业总量不断增加产业品牌不断涌现产值不断提升使罗甸农业产业再上新台阶2010年底实现农业总产值11.29亿元。

  走向现代

  构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

  跨入“十二五”罗甸农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现代农业观念的指引下该县按照“火龙果、脐橙、茶叶、珍贵林木扩大规模蔬菜提质增效艾纳香替代发展生态畜牧培育壮大水产养殖规范管理”的总体思路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和探索取得累累硕果成功构建起了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

  在县城边的一个高坡上是新中盛火龙果农旅观光园站在园内巨大的火龙果雕塑旁俯瞰县城全景开阔的视野美丽的山水田园令人心旷神怡。

  这是该县引进的大型企业北海新中盛集团投资建设的现代农业新型项目园区采取的农业与旅游观光结合的开发模式开启了罗甸农业与旅游观赏产业相结合的先河。同时该公司采取全新的农业经营模式——返租倒包模式成为大项目带动大增收的典型。

  引进大型企业实施农业项目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是罗甸县农业产业升级的一个成功经验。近5年来该县已引进大型农业项目10多个建成了罗甸县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上隆生态循环农业园区、玉都北殿现代高效农业休闲示范园区、水产养殖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5个省级园区和2016年新增认定的罗悃阳光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木引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大小井休闲农业观光园区等形成了罗甸农业产业的主体架构。罗甸县大项目推进大农业发展的同时为麻山地区农村脱贫攻坚打下产业扶贫“包票”。

  这些由大企业主导的园区和产业从生产组织方式、产品种类、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盈利模式等都更加先进更加适应市场竞争能为企业、为群众带来更多更稳定的收入同时为罗甸农业产走向精品化实现“接二连三”按下了“快进键”。

  上隆生态循环农业园区以“生态循环”为理念以发展特色茶果为主导产业同步优化种养结构推进老茶树石斛伴生茶精品化种植实现相互促进循环形成三沼(沼气、沼渣、沼液)、茶、果、禽(畜)的现代循环经济种养结合新模式。

  在罗甸县水产养殖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入驻企业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带动当地群众组建了罗甸天泰渔业专业合作社、元春种植养殖合作社和红水河渔业合作社等10家农民合作组织带动1.5万农民进行现代渔业生产。

  如今在现代农业大道上阔步前行的罗甸县取得了骄人业绩到2015年底全县实现蔬菜种植面积35.18万亩火龙果6.29万亩脐橙7.88万亩中药材8.4万亩海南黄花梨2.2万余亩茶叶5.8万亩板栗、核桃11万亩。当前在罗甸上规模农业产业中参与经营的企业32家参与的合社120余家累计覆盖农户超过14万户实现农业总产值20.22亿元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933元。目前该县已是全国最大的艾纳香、火龙果和海南黄花梨生产基地罗甸县也获得“中国火龙果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的誉名“罗甸脐橙”“罗甸火龙果”“罗甸艾纳香”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同时还摘取了“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等荣誉称号。(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