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清流:芦蒿上市,节后正吃香
“芦蒿好吃,很香又排毒,随便清炒一下,吃原汁原味的最好了。”清流县城关居民雷秋英告诉记者,自己每年这个时候都会专程买来吃,今年春节家人过年聚会大吃大喝,出现不少“节后综合症”,有的喉痛,有的便秘,有的咳嗽上火,节后正好芦蒿上市,食疗芦蒿最有用了。
雷秋英专程买的芦蒿,是清流县嵩口镇高坑村上官玲所种。
2011年,在南京工作多年的上官玲,结缘了南京的名菜——芦蒿炒香干,这是外地人来南京慕名必点的菜品之一,上官玲第一次吃就喜欢上这种蔬菜。
芦蒿具有清凉、平抑肝火、预防牙病、喉痛和便秘等功效,还对降血压、降血脂、缓解心血管疾病均有较好的食疗作用,民间也常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是一种典型的保健野菜,在南京有大面积的人工种植,且供不应求。
上官玲心想,能否把这么好的菜带回家乡种植呢?
2011年底,在通过上网学和请教几位专家后,上官玲回到家乡打算大干一场。
在高坑村种下三亩多芦蒿,上官玲像照看孩子一般,细心呵护着。
第一年刚尝试,长得不多,每一株长出来时,因为没有找准时机把长起来的采掉,导致没有分叉,而是直直的一根,任其长到四五十公分,最后只能吃末梢上的一小节了。
第二年,上官玲吸取经验,芦蒿露芽之后,便时刻观察着高度,到了十几公分高时,就采掉,慢慢地芦蒿大面积地匍匐生长,上官玲看了,乐在心里。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刚开始长势都非常好,分叉也分得很多,可惜正好碰上南风天。”上官玲说,遇到南风天,气温会升高,芦蒿就会长得很快,而自己技术不够娴熟,不知道怎么把控肥力和水力来使芦蒿木质化放慢,市场又没有成熟,最终都没能采摘下来。当时,她看着田里的芦蒿全部“老”在田里,眼泪都掉下来了。
直到2014年,上官玲才慢慢摸索出一套种植技术,经过推广,芦蒿的特有味道也渐渐被清流老百姓认可。“芦蒿像芫荽一样,有特别的气味,有人喜有人恶,喜爱的人会越来越爱,我相信它的功效会征服很多人。”上官玲说,现在不但有个人购买,还有饭店和宾馆来订购,最多时一天能卖出三五百斤。
“今年我又扩种了,总面积有8亩多,现在已陆续上市,南京上市时间会迟半个月,刚上市时一般都要30元/公斤,我们这里现在只能卖到6-8元/公斤。以后只要市场认可,我们独家种植的优势就会凸显出来。”上官玲说,等市场认可度提高了,准备加盖大棚扩大种植。(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