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番茄深加工鼓了建设镇农民腰包

  进入3月,天儿一天比一天暖和,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建设镇哈不台村,江源玉米种植合作社的会议室里气氛也很热烈。合作社代表坐在热炕上,喝着酽茶,唠着种植番茄的嗑儿,快到晌午了,还没有结束的意思。主持会议的合作社理事长吴广宾说:“我和番茄加工企业商量了,今年合作社的种植规模将达到1.5万亩。土地流转是件大事儿,大家再议一议……”

  江源玉米种植合作社种这么多番茄可不是拍脑门决策,而是有一家企业敞开收购。2015年,阜新县建设镇借助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的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引来了辽宁金地果蔬食品有限公司。

  建设镇独特的光热和水土条件,种植番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出产的番茄是加工番茄制品的上等原料。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番茄,金地公司一天也玩不转。因此,金地公司提出的条件是必须要有稳定的原料供应,否则投资的事儿免谈。

  为了给金地找到供货方,建设镇党委、政府费了不少心思,最后选定哈不台村的吴广宾来干这件事。

  2014年3月,在外创业多年的吴广宾回到家乡哈不台村创办了江源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吸纳社员4781人,土地流转面积高达1.9万亩。

  过去一家一户零散种植,原料供应难以保障。现在江源手握近2万亩土地,金地公司终于放了心。双方签订协议,合作社负责生产,企业负责收购加工。

  这边金地公司打地基盖厂房,那边吴广宾带着村民栽下了5000亩番茄苗。2014年8月15日,番茄收获的季节到了,金地公司的番茄酱生产线也正式运行了。吴广宾每天组织300人采摘番茄,摘下来的新鲜西红柿源源不断地送到新建成的厂区。番茄经过清洗、挑选、破碎、打浆、浓缩、杀菌、真空灌装等流程,每天生产100吨成品浓缩番茄酱。

  金地公司总经理顾久祥说,项目总投资1.4亿元人民币,年产2万至3万吨番茄酱系列产品,年产值达1.5亿到2亿元,可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能带动4000户农民致富,人均增收7000元。

  阜新市经济合作局副局长李玉明说,金地这个项目从签约到正式投产仅用了6个月,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体现了阜新速度。

  吴广宾坦言,头一年种番茄,没啥经验,不过大旱之年每亩2000多元的收成,是过去种玉米的好几倍,这让入社的村民挺知足,也让没入社的村民动了心。许多邻近村屯的人找到吴广宾要求入社,有一个月500多人入了社。现在,合作社流转的土地已经涵盖阜新、彰武两县的5个乡镇。

  吴广宾说:“合作社要在3年内至少达到3.5万亩的种植规模,才能满足金地的需求。届时,番茄总产量将达到29.5万吨,总产值达到1.4亿元。今年合作社要引进新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争取每亩收益达到3000元。”这位朴朴实实的农民子弟说起“亿”这个数字时,坦然而自信。

  建设镇党委书记牟景祥说:“建设镇不能只提供初级农产品,还要把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的深加工领域拓展。建设镇计划依托金地公司在哈不台村创办农产品深加工科技产业园区,打算用3年时间引进20至30家企业,主要加工番茄、胡萝卜、玉米、花生、水果、杂粮等农产品。”

  一个龙头项目,点燃了这片黑土地上农民增收的梦想……(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