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商菜篮子如何安全走向餐桌
生鲜电商“价格战”、“服务战”愈演愈烈,以次充好的生鲜产品开始在市场出现,市民却难以辨别。那么网上生鲜产品是否能保证质量?记者走访了广东梅州几家菜肉生鲜电商。
自建基地保质量
梅州本地“菜肉”生鲜电商普遍自建基地。据悉,不久前上线的“客家农夫”生鲜连锁超市就将在本地集约上千亩地用于生鲜种养。该公司在梅县南口的60亩基地以及在蕉岭的90亩基地均已开始运营。
为了更好地把控产品质量,2015年8月,义海德润集团收购了原有“自家人蔬菜基地”剩余股权部分,在西阳建设了500多亩的自有蔬菜基地,并选择自有基地农业合作社农户大型产地签约供应商联合供应模式。
“鲜e点”生鲜平台项目负责人方月英表示:“从施肥、管理到收割,自有基地和与农户合作的基地均要按照严格的种植模式种植,合作的蔬菜基地也是有质量保证的大企业,就是为了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的安全。”通过自建基地,严格管理种植流程,成为了生鲜电商一致的选择。“漫心谷”、城东蔬菜基地等均是在已有基地的基础上发展了电商配送。
自行检测保安全
目前在城东种植蔬菜的余添宏也尝试建立电商平台并对外销售有机蔬菜,而该地能够提供的蔬菜品种仅有15种。对于本地化的生鲜电商而言,在自有基地生产基础上,还必须从其他地区调取供应。这样便面临产品监测难题。
为保证品牌信誉,部分企业会选择自建检测机制来控制品质。在梅州市乐得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检测点,记者看到,仍然保留着很多的蔬菜生鲜留样。据介绍,该公司一直执行“蔬菜农残三级检测”体系,每天基地采摘所有蔬菜生鲜留样,并抽取样品进行农残检测。近几年,市、区农检中心对其抽检,农残合格率达到100%。
“乐得鲜”总经理郭洛先表示:“由于公司部分蔬菜是由农户和合作社供应,同时,每天有接近10吨左右的蔬菜必须依靠从广州批发市场购得。而公司自建的严格的检测机制,就是为了监控蔬菜安全,同时达到倒逼供应商规范种养的目的。”为了保证进购食品的安全,乐得鲜每天必须对16种外来蔬菜进行农残检测,并且通过实地调查对进购的蔬菜进行数据登记。客户只需使用手机对该批菜进行二维码扫描,蔬菜的播种时间、种植地点、种植及农残情况等信息均能够追溯。
梅州市食品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宝寿认为,与当前菜市场纷繁复杂的来源体系相比,品牌电商中食材的可溯源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一种保证。生鲜电商的产品溯源是一种行业自律,也健全和完善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追责体系。(广东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