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大地“闹春”忙

  农民在管理马铃薯

  蔬菜基地绿意盎然

  早春二月,万物复苏。行走在红河各地农村,处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田间地头,农民使用旋耕机翻耕土地,有的忙于管理蔬菜;乡村道路上,满载化肥、农产品的农用车来往穿梭;集贸市场内,村民正忙着选购籽种、地膜等农资产品……

  惠农政策好农民有奔头

  “现在的政策好,农民种粮食有良种补贴,买化肥有农资补贴,买农机具有农机补贴……有国家政策支持,我们种粮的信心更足了。”2月22日,记者走进开远市羊街乡伍家寨村,提起种粮的话题,正在劳作的村民龙朝顺道出了心里话。

  羊街乡是开远市的粮食主产区,伍家寨村300多户农户家家种水稻,全村面积达2000多亩。龙朝顺是村里的种粮大户,去年他家种了21亩“云恢290”优质稻,粮食收入就达7万余元。

  “种粮食要比种其他庄稼平稳得多,不像种蔬菜的风险大。只要管理到位,一亩优质稻卖三四千元不成问题。”龙朝顺说,再过两天就要育秧了,今年准备育3亩秧苗,种65亩优质稻。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补贴和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户扩大粮食生产规模,推动粮食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实现粮食生产经营的规模效益。“云恢290”“滇屯502”“香红软米”等一批特色优质品种产生了品牌效应,巩固了我州的粮食生产成果。

  稻花香里话丰收。2015年,全州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13年增产,粮食播种面积600.2万亩,总产量184.67万吨。而与之相随的是,随着农村惠民政策的落实,农民的负担减轻了,各项社会关爱工程的实施,农民的收入持续增长。2015年,我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53元,比上年增长12%。

  人勤春来早菜农耕作忙

  俗话说,人勤春来早。春节刚过,建水县曲江镇的菜农们忙得不亦乐乎,有的翻耕平整土地准备种蔬菜,有的忙着给蔬菜追肥浇水,有的抢收蔬菜交售市场,整个坝子一片热闹的景象。

  记者在王马寨村委会小冲村看到,村前村后全是成片的蔬菜地,村民们在地里劳作,丰收的喜悦写在一张张脸上。“小冲村家家户户种蔬菜,大多是豌豆、茄子、西兰花、黄瓜等品种轮作。全村人靠种蔬菜走上了致富道路,村民的住房越盖越好,日子越过越甜。”正在给冬马铃薯追肥的村民龙云高兴地告诉记者。

  “曲江镇是云南省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7.7万亩,蔬菜产量13.2万吨。”曲江镇农推站负责人孙宇清介绍,曲江的蔬菜产业是农业主导产业,一年四季都有人种菜收菜,平均一天有300多吨蔬菜运往省内外。

  曲江镇是我州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州蔬菜产业呈现出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蔬菜品质不断攀升、种植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渐成形、蔬菜产业效益逐渐显现、菜农收入快速增加的良好态势,蔬菜产业作为我州一大重要支柱产业,已经步入特色、优质、高效发展的快车道。

  特别是,我州通过实施国家“菜篮子”工程、蔬菜标准园建设、中低产田地改造、旱作农业示范等项目,不断加快农田基础建设,促进蔬菜生产及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全州蔬菜生产取得明显成效,主要销往广东、广西、福建等东南沿海省份以及省内各大、中城市及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2015年,全州蔬菜种植面积176.18万亩,产量273.08万吨,蔬菜纯收入20多亿元,全州种植蔬菜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多元。

  春耕备耕时执法不放松

  一年之计在于春。入春以来,我州各级农业部门按照“早计划、早部署、早行动”的工作思路,及时调运储备各类农资、深入各乡镇开展放心农资宣传活动、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组织开展农资打假行动,确保春耕备耕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记者从州农业局了解到,截至2月20日,已就位化肥26.77万吨、农药1971吨、农膜0.56万吨、种子377.9万公斤。目前,春播生产刚开始,农资储备充足,随着春耕春播工作陆续展开,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需求迅速增长,保障春播生产、实现全年农业丰收。

  今年,州农业行政执法支队组织执法人员分别对建水、石屏、元阳、红河、河口、个旧、蒙自等县市春耕备耕情况和农资市场执法监管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据统计,仅1月,全州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78人次,检查企业134个(次),检查个体工商户1034个(次),查获假劣农资51公斤,货值0.11万元,印发宣传资料4.08万份。执法支队立案调查农药案件3件,办结2件。

  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农民用上放心、优质、安全、高效的种子、农药和化肥,确保春耕备耕工作顺利进行,为再夺粮食连续增产,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曹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