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港2015年水果滞销原因分析及建议

  面对今年部分水果出现滞销的态势,我委派出工作组,对水果产区开展实地调研,现将所了解掌握的相关信息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水果部门统计,2015年广西省防城港市新种水果面积0.94万亩,全市果园面积达到17.1万亩,比2014年增长5.72%;各水果品种均呈现出增产势头,预计全年水果总产量达到8.06万吨,比去年增长12.7%,人均有果为91.59公斤,比上年增长15.16%。面积产量均呈现增长势头。

  伴随着水果增产,一些水果品种的销售形势不容乐观,从走访防城区、上思县、东兴市柑橘产地所了解的情况来看,除红江橙能卖出3-3.2元/斤的好价格外,其他柑类品种销售价格与去年相比约下降50%左右。其中四会柑平均销售价格为1.2元/斤左右,与去年相比价格下降2.3元/斤左右,降幅65.71%;砂糖橘平均销售价格约为1.3元/斤,与去年相比价格下降1.4元/斤,降幅51.85%。年桔平均销售价格为0.9元,与去年相比价格下降0.9元/斤,降幅50%。目前,部分品质较差的砂糖橘、年桔仍处于待销状态,价格不容乐观。

  二、部分水果滞销原因分析

  滞销的水果品种主要是香蕉与柑桔,香蕉、柑桔类滞销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近年水果种植面积及产量急增,导致个别品种产能过大。据自治区统计局统计,2014年广西柑桔类面积及产量达到了434万亩和472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加86万亩和158万吨,分别增长24.71%和50.8%;2014年蕉类面积及产量则达到了168.91万亩和288.72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加42.23万亩和80.77万吨,分别增长33.33%和38.84%,而水果的消费群体和消费量并未见增加。

  二是今年全区水果普遍丰产。预计广西2015年水果产量将达到1350万吨,比2014年增加117万吨,增长9.46%,人均有果预计达到280公斤,比上年增加20公斤,增长7.7%,全区人均有果是我市的3.11倍,防城港市水果滞销主要是受到广西其他地市水果的冲击。

  三是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受经济下行影响,居民普遍反映收入不稳定,收入迫使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受到严重压制,是导致水果滞销的根本所在。

  四是水果集中上市,70%的水果成熟期集中在第四季度,造成水果鲜销压力大,果农间相互压价倾销。

  五是近期雨水偏多,造成果实脱落、品质不好和烂果,也给采摘带来诸多不便,同时,果园道路弯多窄小,下雨天影响了水果的运输,此外,水果分级包装、运输成本大,导致上门收购水果的客商少。

  六是出口形势偏紧,外销难度大。我国对于出口水果要求必须通过检验检疫部门的产地认证,而我市在这方面工作起步较晚,导致出口越南等东盟国家的水果受阻较为明显。

  七是四会柑品种主要是通过加工成果皮后销售,产品主要销往广东,由于广东近年来四会柑面积也发展较快,客商因找到了更具优势的供货地而就近收购,导致四会柑滞销价格下跌。

  三、措施及建议

  水果要走出“丰产不丰收,丰收不增收”的怪圈,破解滞销难题,建议今后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是调整品种结构,提升果品质量。现在市场上中低端货太多,缺的是特色果、高端果、品牌果,因此,更新改良品种是当务之急,建议政府从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扶持特色优势水果苗木生产基地建设。同时,建议果农采取高接换种等方式,发展在国庆中秋节前成熟的早熟优质柑橘品种,错开广西柑橘集中上市期;鼓励农民在适宜区发展具有市场潜力的特色优良水果品种如台湾莲雾、红江橙等,通过发展特色优势水果,从根本上解决水果滞销问题。

  二是培育果业新型经营主体。过去十几年水果的螺旋式高位高价运行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进入水果的微利薄利时代,水果市场也已经基本实现全球化了。水果产业要健康发展,广大散户果农必须转变观念,尽快适应经济新常态。通过加入“公司+基地+会员果农”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职业农民”的运营模式,减少生产盲目性。建议政府对在水果生产销售中真正发挥带动作用的果业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组织给予政策扶持。

  三是完善健全市场流通体系。找市长县长,不如找市场。市县长只能救急,却不能阻止新的滞销潮到来。各级政府要逐渐建立完善和健全的市场流通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销售问题。如通过建立水果交易市场、建设冷库深加工设施、运用“互联网+”等,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发展连锁超市营销、电子商务营销,实现营销方式多元化。(防城港市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