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礼泉县水果或滞销线上销售获赞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史德镇是远近闻名的果品种植区,种植苹果、梨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按说从每年10月份开始,这里种植的苹果和梨已经成为市场上热销水果,可是今年到现在,还有超过近一半的水果没销售出去,眼看着水果一天天变质,可把村民们愁坏了。
果农的困境:60多万吨水果或“滞销”“眼睁睁看着烂了五分之一”
在咸阳礼泉县史德镇李由村,村民芮晓平掀起一层层棉被,让记者看。她说今年没卖出去的4000斤砀山酥梨全在这里。按照往年不等梨从树上摘下,已经有客商上门来收,可今年却大不一样。
咸阳市礼泉县史德镇李由村村民芮晓平:去年8月15,梨在树上摘的时候就卖了,1斤卖一块四今年不行/9月份采的时候没有客商,人就没卖,结果放在家里的时候,越放价越掉。
芮晓平说,今年9月曾有客商来准备以每斤8毛钱的价格收购,可是果农们心里清楚,算上化肥、农药和人工费,每斤梨如果卖不到1块钱就得赔本,于是大部分村民将水果囤放在家,一边观望着价钱,一边等买主。没想到马上到1月份了,梨价钱没升反降,现在每斤的价格只有六七毛钱。
咸阳市礼泉县史德镇李由村村民芮晓平:7、8毛钱根本保不住本,最多囤到2月份,要不然就坏了。
和芮晓平家一样,村民秋水利家今年收获的7000斤梨和7000斤苹果也囤在家里,为了给水果保温,他还给家里挂了两个棉布帘子,可是随着气温一天天下降,每天他都要挑出不少坏了的果子。
咸阳市礼泉县史德镇李由村村民秋水利:7000斤(坏的)就到1500斤到2000斤了,心里肯定疼么,不想等了。
记者采访发现,像秋师傅一样,不愿再存放水果的果农其实只是少数,在临近的朱页村,果农陈继光家里也囤积着12000斤红富士苹果,不过在他看来,临近年关,苹果的需求可能会大,到时候价格或许就能反弹。
咸阳市礼泉县史德镇朱页村村民陈继光:等么,等卖主么,拿出去也卖不了多钱。
记者:没想到通过手机、网络上卖吗?
咸阳市礼泉县史德镇朱页村村民陈继光:也想过通过网络卖,可是苹果也卖不完,那只能卖少量的,咱这量太大了,卖两三千斤可以,卖一两万斤就难了。
果农在产地等不来客商,水果批发市场的情况又如何呢?在西安胡家庙果品批发市场,市场上的苹果多来自我省铜川、延安、咸阳和宝鸡等地,售价和往年相比也低了不少。
苹果批发商贩张女士:跟去年比起来差得远,去年(苹果)像大一点的就在五块多(一斤),将近六块也有这个价格,今年的话四块多的,都卖的慢得很,三块多都没人(要),(卖的)慢得很。
“线上”平台销售果品获“赞”果业局:积极探索网络销售模式
采访中记者发现,究竟是该顺价销售还是存果惜售让礼泉县史德镇的村民们很犯难。那么,果品滞销的原因是什么,又该用什么方法帮助果农走出滞销的困境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来自西安的张毅得知咸阳市礼泉县史德镇的水果销售受阻的情况,熟悉网络销售的他尝试着在自己的手机微店上帮忙宣传这里的水果,没想到,这样的方式大受欢迎。
张毅:通过这个我专门在里面为他们免费提供了一个商品栏,希望大家通过微店的方式能够快速准确地能把购买的信息传递给我们。
记者:效果怎么样?
张毅:效果还可以,在我朋友圈发了一个礼拜左右,我现在帮助这一户已经卖了150多箱了,大家对他们这个梨的反应都还不错。
其实,同样是果品销售,今年周至县楼观镇猕猴桃销售就成功利用了网络平台,今年六月周至县专门引进了“电子商务公司”,主要给果农普及网络营销知识。通过几个月的培训学习,全县已由原先30多家掌握电商销售猕猴桃技术的种植户,发展到了100多户,全县猕猴桃的销售很是喜人。记者从礼泉县果业局了解到,今年9月23号,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已经在礼泉启动,项目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计划通过搭建县、村两级服务网络,解决农村买卖难等问题,不过毕竟是运行的头一年,所以今年要解决果品滞销问题,还得依靠传统模式。
礼泉县果业局副局长穆哲胜:电商和微信平台都销售着呢,销售出去的苹果能有个40%到50%,梨能销售个60%/,这个销售毕竟量有限,新生事物,现在目前还要依靠代办,就是客商销售这一块。
穆哲胜说,今年礼泉县的果品总产值158万吨,目前仍未销售出去的水果有六七十万吨,其中苹果58万吨,梨不到10万吨,根据市场情况,他们建议果农尽快顺价销售。下一步,他们将积极探索网络销售模式,并制定针对电商的奖励机制,逐渐将果农“等销售”的被动局面转变成“为自己销售”。
礼泉县果业局副局长穆哲胜:下一步专门搞这个培训,慢慢把农民培训成电商销售,这个分5期进行,一期培训一两千人,下一步主要靠网络销售。(陕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