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水果滞销广西拚品种改良

  近年来,水果因集中上市而滞销落价的新闻不断见于报端,民众在慷慨购买的同时,也与果农一起担忧果业的发展。这些现象将因水果产业升级、品种改良和错开高峰期上市而缓解。2015年起,广西将用5年的时间全方位提高水果「含金量」,让水果风味更佳、品质更优、均衡应市,让果农卖出好价钱,也让市民吃到更多绿色健康水果。

  当大陆其他同季节水果进入尾声之后,天峨县的龙滩珍珠李上市了。「一家独秀」的销售额,让果农乐开怀。天峨县八腊瑶族乡八腊村的果农肖兴勤兴奋地说:「我家种了8亩龙滩珍珠李,亩产约4500公斤,今年收入有30万元(人民币,下同)。」

  龙滩珍珠李占鳌头

  2008年,当地农业部门从本地野生李中选育出新李果品种──龙滩珍珠李,号召农民种植,并免费发放果苗。2年后的8月,以独特的口感风味占领市场。

  随着健康观念的变化,水果的食安问题,越来越引起各方关注。为此,天峨县打造富硒珍珠李,按照富硒农产品示范专案要求,不施化肥,不喷有毒农药,在果园内利用黏虫板、诱虫灯、养鸡等方式来捕食害虫,只施生物肥和生物农药。

  今年9月20日,在「2015年中国着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网上评选活动」中,龙滩珍珠李从大陆250个参评农产品中脱颖而出,跻身「2015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行列。天峨县相关领导表示,未来天峨县将实行订单式生产,统一对水果进行农药残余检测、仓储、冷链和包装。

  「『特优质』、『特早熟』和『特晚熟』等『三特』水果,避开水果上市高峰,价格能比普通水果高出不少。」广西水果站总农艺师梁侠表示,广西是水果大省,全区果园面积、水果产量分别居大陆第三位和第五位,其中桃、李等特色水果异军突起。广西将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努力打造「独一份、特中特、好中优、错开高峰季」的新型水果产业体系。梁侠说:「柑橘和香蕉是广西的优势水果,我们要实现柑橘均衡应市和香蕉错开高峰期上市,同时改造提升荔枝、龙眼两大传统水果产业。」

  桂味品质优价格高

  很多市民一定还没忘记,今年广西各地的荔枝出现滞销、低价等现象,曾跌至每公斤1元的低位,购买爱心荔枝,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品种熟期不尽合理,贮备技术研发跟不上市场步伐,导致一些大宗水果存在阶段性和局部积压的风险。梁侠表示:「禾荔等一般性品种占到广西荔枝种植的70%,名优品种少。现在的人都知道要吃好东西,鸡嘴荔、桂味等名优荔枝自然就卖得好。」今年鸡嘴荔、桂味等名品卖到每公斤10元至20元,而禾荔等一般品种的价格只有每公斤2.5元至4元,巨大的价差,激发果农改良品种、发展优质品种的热情。

  近年来,为了强化钦州荔枝的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钦州市农业系统建立了19个荔枝标准果园共10430亩,示范带动荔枝生产标准化,推行荔枝高接换种、密蔽果园改造、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品种改良力度走在广西前列。

  据介绍,预计到2017年,广西将形成一批全国独有、品质独特、错开高峰期上市、规模适度的新兴特色果业基地,培育一批果业新型经营主体,创建一批引领区域并能开拓内外市场的知名品牌产品;确保2020年全区良种良苗覆盖率达到95%,其中柑橘、香蕉、西番莲脱毒苗达到100%。

  将出台标准种优质果

  「为什么有些水果大得很异常,有可能是使用植物激素导致。」广西农业厅相关处室负责人称,变异水果多是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化学药剂,个别地方的果园对于标准化建设并不积极,单打独斗的生产中,容易使用标注不清晰、没达标准的化肥和药品,导致变异水果事件时有发生。

  面对风云变换市场,广西将出台一批地方特色水果的栽培规范和品质标准,抓好一批标准果园和出口水果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生态绿色栽培,在确保高产稳产的前提下,下决心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支持研发并推广化肥和农药的高效替代品,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和先进栽培技术,培育生态优质水果。

  摘葡萄、采桑椹……如今,郊区踏青、赏花品果、采摘观光等户外活动倍受青睐;吃农家饭、住农家院逐渐成为市民享受自然的途径之一。

  观光果园蓬勃发展

  2014年,广西开始打造现代特色示范园区,各地纷纷建设特色水果观光园,越来越多的农家院落和果场在转型,从昔日只会种果树、发愁卖果品,变为坐在家门口办采摘、搞旅游,呈现出「四季有景点,月月有新色」的蓬勃果园观光业。

  广西水果站表示,未来广西将充分利用特色果园的生态观光功能,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到2020年,广西特色水果比例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和完善,果园立体开发形成成熟模式,届时全区果园面积将达到1700亩,水果产量2000万吨,优果率75%,种植业总产值700亿元,农民人均水果收入1600元。(张文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