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室反季蔬果让农民金满钵玉满堂
尽管室外天寒地冻,但一走进本溪满族自治县东营坊乡农民王金波绿意盈盈的温室内就会感到一片温暖如春。王金波指着棚子里的生菜和茼蒿菜告诉记者,这些蔬菜将在春节前后上市,在丰富人们节日餐桌的同时也会带来可观的收益。
在东营坊乡,王金波是最早一批搞温室大棚的科技示范户,从2001年至今已有10几年时间。当年王金波从沈阳回到老家东营坊村洋沟子组,靠着在沈阳学到的温室种植技术,与妻子在家乡一锹一镐地建起了一座日光温室。
建好温室后,王金波开始种起了反季节蔬菜,因为不受温度影响,大棚的劳作繁忙到连闲暇时间都没有。平日里都是王金波在家莳弄棚菜,妻子则每天起早骑着自行车驮着几十斤的蔬菜到20里外的集市上去卖。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虽然辛苦劳累一些,但收入还是挺可观的。后来在反季蔬菜的基础上,王金波又开始在棚外的空地上种植葡萄和应季蔬菜,加在一起每年就有五万多元的收入。
本桓公路开通以后,东营坊乡的交通更加便利,看见家门口每天总是车来车往,细心的王金波发现了新的商机,又搞起了香瓜种植。“春节期间的一茬青菜上市后,紧接着就要开始在温室里培育瓜苗,到了5月份再把瓜苗移栽到大田地里。我们在本桓公路沿线租地种香瓜,香瓜成熟后就近在公路旁出售,利润非常高。”王金波高兴地说。
“不论是青菜种植,还是培育香瓜,都不能蛮干,都需要有科学技术做支撑。”可以说,这些年来促使王金波大棚种植不断做大的原因除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之外,那就是科学技术了。王金波原本文化程度并不算高,但好学上进的他通过钻研学习和实践摸索使自己成了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土专家”。近几年他靠自己实践摸索搞起了特色冷棚香瓜。普通的香瓜秧都贴地生长,而王金波施用新技术把香瓜秧架起来莳弄,这种新技术不仅节约大棚用地,还可以使香瓜提前上市一个月。5月份的时候,王金波在路边摆摊卖瓜,过路人还认为是从外地倒腾来的,到大棚实地一看才相信是他在大棚里种出来的本地香瓜。时间久了,回头客越来越多,“金波香瓜”也越来越有名气。现在他已经有棚室反季节香瓜和大田应季香瓜两种,每年的收入可达到10多万元。
王金波棚室蔬菜和香瓜栽培成功后,上门请教的人就开始多了起来,王金波总是笑呵呵地将自己的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与人。十里八村的乡亲有不明白的地方,只要打个电话找到他,他就会不辞辛苦上门指导。这几年,被他指导培训的农户已有40多人。如今,有了王金波这个“好领头的”,周边地区尝试大棚作物种植的农户越来越多。“一家富了不算啥,大家生活都过好了才是好呀。”王金波憨厚地说。(本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