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的“蔬菜直达车”
近年来,湖北省荆门城郊的蔬菜基地越来越多,蔬菜年社会总产量达到228万吨。然而,城区菜价却一直高于周边城市。
荆门缘何陷入“菜园子多、菜篮子重”的怪圈?从菜园子到菜篮子,蔬菜之旅不简单:中间站点多,身价一路涨。
如何加快蔬菜流通,引导蔬菜从产地直达餐桌?基地采摘、平价直销、农超对接、电商交易……蔬菜生产基地、政府部门等可谓煞费苦心,然而行进中的“蔬菜直达车”因各种原因“晚点”。
市民:直销店采购不能一步到位
过去直销蔬菜的多半是单个菜农。一个菜篮子,一个蛇皮袋,走街串巷卖,再有的就在农贸市场租个小角落。这类菜农一般种菜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也低,供菜品种和数量少。随着各地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扩规,蔬菜直销店才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
记者走访调查了解到,直销蔬菜更受市民青睐,但目前市场上很多蔬菜直销店货物品种较少,难以满足市民需求。
10月14日早上,市民徐云秀很早就赶到白庙路的昕泰直销店买土鸡蛋。徐云秀告诉记者,她在农贸市场买菜多,直销店偶尔来一回。“直销蔬菜从基地直接运来,有品牌,农药、化肥使用相对让人放心些,土猪肉、土鸡蛋等掺假的可能性也小。”徐云秀说,“但这里品种没有农贸市场全,比如,有时想买带鱼,逛完了直销店还得去农贸市场,麻烦。”
记者接连走访了水产路、象山四路、城南新区等地的好几家直销店,发现情况的确如此。
既然自家基地品种有限,为何不另外采购补全呢?“店面面积、外购货品管理、价格协调等都很复杂。”在白庙路昕泰直销店工作两年的店员高翠萍的印象中,店里为丰富品种没少下工夫。为了方便顾客全面采购,店里陆续添进了粮油、调料、猪肉等,但像鸡鸭鱼这类品种还是无法提供。
蔬菜基地:在专业生产和平价直销之间痛苦磨合
直销更放心,直销是否更省钱?记者对比了一下直销店和农贸市场,直销店有的菜品价格高,有的菜品价格低。例如,豇豆在蔡湾农贸市场卖3.5元/斤,在白庙路昕泰直销店价格仅为2元/斤。苦瓜的价格则是农贸市场比直销店每斤便宜1.5元。
这是为什么呢?“凡是我们基地自己产的蔬菜,如茄子、西红柿、紫背天葵等20多个品种,都要比外面市场上卖得便宜。但还有一些品种要通过向外采购,这部分菜的价格就无法降下来了。”高翠萍道出了原因。
自家品种不全,外购补充太贵。正因为如此,每一家蔬菜专业合作社都尽量种植多个品种,竭力扩大直销店的蔬菜供应种类。
矛盾就在这里。“为了做直销丰富种植品种,耗费精力太多。每一种蔬菜都有自己的生长时节,生长过程中需要的设备、技术、人工劳动都不同,这也种,那也种,每一种又种得不多,成本也就上去了。算起来,还不如批发。我们就种黄瓜、莴笋,还是搞批发。”荆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卫华说。
市蔬菜办主任付祖科对此谈了自己的看法。他分析,荆门城区菜价高集中反映在蔬菜出产淡季,蔬菜种植基地发展设施蔬菜、种植反季节蔬菜来调节市场供需,是大方向。但发展设施蔬菜投入很大。为此,他提出建立专业化蔬菜基地、形成行业联盟的想法。“一个基地专注于几个品种大批量生产,肯定比多个品种的投入要少很多。最后彼此联合起来,相互低价供应。蔬菜种类全,蔬菜质量高。”付祖科认为。
政府部门:政策引导向市场自主的理性过渡
蔬菜直销,是我市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政府部门在引导蔬菜平价直销上探索新机制,也出台了各种扶持政策。
2012年,我市正式启动中心城区标准化菜市场改造,改造后的菜市场有农户专位,更多农户直接将菜园里的菜运到菜市场销售。2013年,我市出台《荆门市城郊设施蔬菜产销以奖代补管理办法》,直接推动中心城区平价蔬菜直销店建设。今年爱飞客飞行大会期间,多个蔬菜专业合作社亮相农产品展区,品牌影响力大大提升。
政策引导提高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子陵铺镇八角村罗院蔬菜合作社理事长周学贵的6家直销店经营较好,他说:“一直想做直销,没有条件。政府出台支持政策后,从基地调了一部分人分管直销店,已探出了比较成熟的管理方法,直销会坚持做下去。”
昕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华对直销店这几年的经营状况作了总结。她认为,直销是合作社将来发展的主流,政府出台的补贴措施起到了扶持作用。但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共享,关键还在内部管理运作,这是必须面临的市场考验。“我们有8家直销店,有的店经营很好,有的店不如意,这和店面大小、地理位置等都有很大关系。”张华分析,“两年试验,我们认识到,各街道、各社区,居民点的消费层次大为迥异。下一步,我们要把直销店扩大到15家,针对各个店的不同情况,细分市场做直销。”
荆门市金旭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明杰表示,公司的“春篮蔬菜”目前主要直销方式是在超市开设专柜,今后,公司会把净菜作为直销方向。
粮食和蔬菜,百姓时刻惦记。“蔬菜直达车”,百姓的期盼。(周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