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溆浦:漫山结满“致富果”

  致富座谈会

  金秋送爽,百果丰收。素有“百果之王”美称的猕猴桃迎来了大丰收,果农们的“黄金周”来啦!9月30日,蜿蜒的盘山公路将记者带进湖南省溆浦县沿溪乡瓦庄村,参与了该村开展的猕猴桃采摘活动,饱眼福,过嘴瘾,提前感受了一把“果庆节”的火热。

  瓦庄是溆浦县边远偏僻的一个小山村,经济贫困,属省定扶贫村。近几年来,通过扶贫攻坚,打开了一扇脱贫窗,发展猕猴桃产业。漫山遍野是绿色缠绕的水泥桩,藤蔓长出枝叶,叶下结出果子,猕猴桃基地开始大片大片形成,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回到村里当起了猕猴桃种植大户,成了全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为了实现规模化种植,村里成立了云峰猕猴桃合作社。社长舒象华是该村二组人,三十多岁的壮志青年,跟随他,大家来到了硕果累累的猕猴桃基地。成片的绿色,穿行其间才寻见每株藤蔓上都挂满了硕大丰满的猕猴桃。果农们提着桶,背着篓,挑着筐,有男人,有女人,还有前来送饭帮忙的老人,可谓是全家总动员,忙碌的身影镶嵌在果园中,乐不可支,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要致富不怕累,看到今年收成又增多了,心里高兴还来不及呢!”舒象华妻子满头大汗地说。说着,她递给我们几个已熟软的果子,让我们尝尝。剥开皮儿就闻到浓浓的果香,汁多味甜,一口气吃了好几个,真解馋。

  “是因为前些天早有老客户打电话来订购了,但他们很多是远乡或外县的,为了便于运输,必须在即将熟软还硬的时候摘下,他们买回去放两天就可以吃了。”果农们采摘的速度非常快,已是十分熟练。村里的种植大户黎小华告诉记者,瓦庄猕猴桃全部都是自然成熟,不打任何催熟剂和膨化剂,所以它的味道非常好。黎小华是村里种植面积最大的一户,有20多亩地,猕猴桃年产量达3万多斤,他预计明年丰产期产量将达5万斤。53岁的残疾人舒易铁与儿子相依为命,虽手掌残疾,但手臂灵活,在乡政府领导的鼓励下,村里人的带领下,慢慢感受到了温暖,也迈出了靠双手致富的步伐。舒易铁激动地说:“以前我家特别贫困,有了乡政府的支持,村里人的帮助,我开始自力更生,有了自己的猕猴桃种植地,现在收成也很好,真是很高兴。”

  中午时分,果农们挑着沉甸甸的担子满载而归,有些果子还要次日继续采摘。一路健步,还不时笑语几句,那溢于言表的满足早已盖住了一路的汗水。到达农家后,干部和种植户围坐在满满十多筐猕猴桃旁,开起了脱贫致富座谈会。个个种植户都说出了自己的打算,种植大户黎小华说:“村里很多人都要我提供苗子,都想种植猕猴桃,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干,让自己家里人过上好日子,也教村里人种植技术,大家一起致富。”

  合作社社长舒象华谈及长远想法时说:“打算做出品牌,再弄个有机认证,专做有机产品,让我们的猕猴桃成为健康农产品。以后还要多做宣传,让大家知道我们瓦庄的猕猴桃好,吸引更多游客来果园享受采摘的乐趣。”

  听到这里,乡党委书记贺达昊高兴地说:“近几年来,我们沿溪的猕猴桃基地迅速发展到2000余亩,瓦庄村更是种植规模大,技术成熟。只要大家肯干,敢干,坚持干,乡政府也一定会全力支持,帮助大家尽早脱贫致富。”

  据瓦庄村支部书记舒易德介绍,瓦庄村猕猴桃基地近300亩,有30多户种植户,猕猴桃品种以个大味美又耐储藏的翠玉为主,全村从2012年开始规模种植,今年已是丰收的第三个年头了。

  记者感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县的精准扶贫工作正在扎实推进,瓦庄村原来的贫穷和如今满山的猕猴桃基地仿佛诠释了一个好政策为百姓带来的正能量。农家院子里欢声笑语就是最好的见证……(中国溆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