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郊果农期待“黄金周”成“救果周”
时值金秋,京郊农民迎来一年当中最大的收获季,葡萄、梨、板栗、苹果相继成熟。然而,今年这个蔬果产量大年却偏偏撞上销售小年,不少蔬果价格相比去年大幅下滑。“现在,我们寄希望于即将到来的‘十一’黄金周,期待大量下乡郊游的市民能走进俺家果园采摘。”北京益农缘合作社理事长寇红艳说,眼下,农民都盼望着黄金周能为京郊多带来些采摘客,进而提振普遍“打蔫”的蔬果销售状态。
怀柔板栗闻名京城。今年恰逢板栗大年,张扬着绿色尖刺的栗果挂满枝头,密云县九渡镇的栗农看着心里挺乐和。然而,等到收购的商贩进村,栗农却笑不起来了。“去年小年,栗子普遍不如今年的果儿大,还卖10元一公斤。今年,枝头的大栗子每公斤才7元,小个儿的才2元。”吉寺村栗农曹秀容皱着眉说,她家今年产板栗900公斤,至今还有近三分之一没有卖出去。即便如此,她家在村里已算是销售情况较好的,有的村民干脆连枝头的栗果都不打了,山上栗园内,落满熟过头、炸开口的板栗。
昌平区延寿镇黑山寨村栗农王丙荣也在为板栗销售发愁。她随手从家里堆成小山的板栗中扒拉出45颗板栗,一上秤,500克,一般情况下,80颗板栗才500克。以往,这么大的板栗,每公斤能卖16元;如今,这么大的板栗每公斤却降到了6元,商贩还挑挑拣拣,凡是被沙子埋过的,一律不要。
已经接近收获季尾声的葡萄,销售情况也不乐观。延庆县张山营镇前庙村拥有1100亩优质葡萄,今年同样赶上了大年,但价格却仅为去年的一半。前庙村葡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进元为葡萄销售愁得团团转,忙着给老客户挨个打电话推销。
据记者了解,今年春夏两季雨水相对充足,大部分露地果喜获丰收。与此同时,果品传统销售渠道的需求量却没有大幅上涨,加之外地不少果品产区产量大增,并纷纷进京销售,导致本市果品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一路下滑。
面对果品价格下滑的现象,京郊农民、合作社琢磨了不少点子“救市”,联系电商、果品进社区,拓宽销售渠道。“十一”黄金周更成为不少农民眼中的“救果周”。
沿109国道一路向西,进入门头沟区雁翅镇,山道两侧的坡地上,红艳艳的苹果压弯了枝条。早在1个月前,益农缘合作社就开始筹划“十一”黄金周期间的苹果采摘活动。“眼下,我们就盼着黄金周能给俺们农民带来好收获。”寇红艳说,益农缘合作社有社员果农300多户,今年苹果产量可达150万公斤,能比去年翻一番。从葡萄进入收获季开始,合作社就开始关注秋果市场,眼看葡萄、板栗、枣等都遭遇价低、卖难问题,他们提早动手,在加大与电商、旅行社的合作联系外,结合当地的农家乐、景区等资源,策划了采摘、果树认养、农家宴等系列活动,并通过网站、微博对外宣传,“我们特别期盼黄金周期间,市民游客能把俺们的苹果采摘回家。”(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