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丹东:合作社吸引农民回乡种菜

  从今年初成立以来,位于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套里村的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一直办得红红火火。从工作人员提供的“合作社成员概况”中记者发现,目前已有100多位农民成为合作社成员,并从中受益。合作社成员不仅有本村村民,还有不少是周边村的村民。“我在外打工,听邻居说参加合作社的都赚大钱了,我也要参加。”来报名申请加入合作社的一位张姓村民告诉记者,这几天,他们村不少外出打工的人也要回来参加合作社。

  “一亩地能产8000斤,市场价格能卖到8块一斤,现在种啥菜能有这个价格高?”合作社成员、4组村民石庆昌指着自家蔬菜大棚里已收割了一茬的松花菜菜根,拉开了话匣子:“以往我家的一亩半大棚种的都是白菜、黄瓜,有时外地菜多了,忙活一年也就是个本钱。”

  2014年初,村里落户了一家专营有机果蔬种植技术的公司,转过年公司成立了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院子里建起几个展示大棚,大棚里西红柿、白菜、芹菜、西瓜应有尽有。“白菜都能卖到六七块一斤,刚开始我以为听错了。”带着疑问,石庆昌到展棚里一瞧,原来大棚里种的都是清一色的新品种果蔬。外表一样的西红柿,口感却别有风味,最主要的是一年四季都能结果。白菜个头比娃娃菜大一些,但那种爽甜脆的口感,石庆昌也是第一次品尝到。一番考察下来,石庆昌成了合作社第一批成员。“现在我种菜的收入翻一番了。”石庆昌说。

  “这家合作社是振安区现代农业的一个代表,也是今年振安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点。”振安区农经局副局长梁冰告诉记者,九连城一带素有丹东蔬菜基地之称,但传统的种植观念一直束缚着种植业的发展。一些农民不愿意接受新的种植品种和模式,而传统的种植方式和品种,又无法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也很容易出现菜贱伤农的情况。尤其是最近几年,“受伤”的农民纷纷外出打工,很多蔬菜地成了玉米地,蔬菜基地功能正逐渐退化。

  也因为如此,2014年底,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项目上报到振安区后,上下马上为项目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它的运作模式让农民吃上定心丸。”梁冰说。目前,合作社已有果蔬种植品种200多个,固定订单客户遍布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省、市。

  在四中附近一个小区里,一个全新的小区蔬菜直销点正在装修门脸。“下一步,我们将把有机果蔬进行简单加工,直接进入小区定点销售。”合作社负责人姜太道告诉记者,简单加工后的果蔬,其零售价格将大幅提升,销售途径也能更加稳定。“我们现在和成员订的果蔬收购价格是市场价格的两倍。等小区门店开业,订单价格肯定还会提高。”姜太道说。

  和小区门店同步进行的,还有果蔬互联网销售平台和果蔬种植监控系统。整个系统建成后,消费者可以在家里看到订购蔬菜的种植情况,也可以在网络上直接预订想要的果蔬品种。(丹东市农村经济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