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一颗蓝莓的产业思考

  “2005年我们刚做蓝莓谷的时候,辽宁大连人对蓝莓这种蓝色小浆果还有些陌生,同行也很少,全市蓝莓种植面积只有6000多亩,蓝莓价格基本在200元一斤。10年来,蓝莓产业迅速发展,现在大连市蓝莓种植面积达6万亩,今年产量将达到1400万斤。现在蓝莓价格也良莠不齐,品质好的能卖到五六十元一斤,最便宜的只有五六元一斤。”金石滩蓝莓谷负责人王淑梅,同时也是大连蓝莓协会的会长,她亲身经历了大连蓝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历程。

  “现在,虽然大连市民对蓝莓的营养价值和口感更加认同,但蓝莓消费量,仍然落后于蓝莓产量。”王淑梅告诉记者,蓝莓产业现在到了一个转折点,需要在政府的扶持下,攻克保鲜技术,延长产业链,融合更多产业,进行产业的深度升级。

  现状成本增加了价格却起不来

  非常喜欢吃蓝莓的季女士,今年感觉蓝莓价格更加便宜了。“最早时,买一小盒蓝莓都得三四十,前一段时间,在超市有15元一小盒的,买了2小盒给老公和女儿吃,一会儿就吃完了。前几天6元就能买一小盒,蓝莓大小和口感都不错,我买了一大箱子3斤的,够他们吃一段时间了。”

  在像季女士这样的消费者,为蓝莓降价欣喜时,很多蓝莓园的经营者,却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今年天气太旱了,像我们园有水源浇地,蓝莓产量还是降了三成,成本也更高了。”一位蓝莓园负责人说,但现在蓝莓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价格还提不上去。

  “蓝莓对土壤酸碱度、湿度等要求非常高,只有合适的条件才能生长出优质的蓝莓。”王淑梅介绍,但现在很多小的蓝莓种植者并不考虑这些因素,他们虽然也能产出蓝莓,但果实较小,口感也不好,只能低价销售,冲击了蓝莓市场的价格。

  采访多家蓝莓园了解到,现在大连蓝莓的市场流向,大约30%左右被现场采摘和外带消耗,还有20%到30%用于果汁、罐头等食品加工,其余的流向商超渠道,还有一部分,缺乏有效的市场渠道,只能自己消化。

  未来拉长产业链向时间要效益

  蓝莓采摘,通过一产和三产的融合,不仅扩大了蓝莓的销量,也增加了蓝莓的附加值。目前,金州新区蓝莓采摘季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蓝莓,已经日趋成为接棒大樱桃的主力采摘品种,通过一产和三产融合,成为消费蓝莓产业的一个主要渠道。目前,该市更多的蓝莓园,丰富吃、住玩的配套设施,增强蓝莓采摘游的吸引力。

  此外,攻克蓝莓保鲜技术,向时间要效益,也是大连市蓝莓行业协会正在做的工作。据王淑梅介绍,他们已经与相关制冷企业合作,今年即将推出预冷技术,只要十几分钟,就能将处于二十八九摄氏度温度中的蓝莓,迅速降温休眠后再存放,保鲜期能达到三个多月,拉长鲜食蓝莓的时间。

  蓝莓深加工,则不仅有时间的催化,更能通过技术手段让蓝莓产生更高的价值。“蓝莓加工成食品是最原始的加工方式,蓝莓具有抗癌、抗衰老等作用,我们正在加工蓝莓酵素、含片等健康产品,未来还将开发美容养颜等产品。”王淑梅表示,只要向产业链高处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蓝莓产业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新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