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临海的葡萄熟了
大石葡萄是浙江河头镇的一张农业金名片,近年来,该镇在严把农产品质量关的同时,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积极搭建本地节庆活动和外出展销平台,不仅吸引了人气,也提升了“大石葡萄”的品牌知名度。
眼下,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在河头镇的一个个果园里,果农们在忙着采收和享受丰收带来的喜悦的同时,每公斤24元仍供不应求的市场行情,更是让他们的脸上都笑开了花。
杀菌袋子套上头葡萄品质不用愁
在河头镇兰桥村的一片葡萄园里,一串串紫黑色的巨峰葡萄挂满了枝头,散发出阵阵清香,格外诱人。果农陈广元夫妇正小心翼翼地将刚刚采摘下来的葡萄进行分拣和装箱,脸上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他告诉记者:“昨晚就有顾客打来电话预订了七八十箱了,现在才8点,等下客人会更多,像昨天卖了150箱,前天星期天卖了200多箱。”
陈广元种植葡萄已经多年,目前有葡萄园40多亩,在种植葡萄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葡萄的品质和品牌知名度,他不仅在种植过程中采用大棚避雨栽培、做到合理用药、科学管理,即使在小小的产品包装上也是下足了功夫。眼前这个小小的包装袋,就是陈广元特意向商家购买过来,用作葡萄内包装袋的。
“这是防虫防病抗菌的,成本这一只袋要一毛五,一箱葡萄需要近一元的袋子成本,成本上去了,但是能保证葡萄的质量。为了品质,少挣点没关系,关键是品质要保证。”
臭氧杀菌手段高病虫害虫跑光光
事实上,在河头镇,不少果农都和陈广元师傅一样,变着法子严把葡萄的品质关。在当地最大的一家葡萄专业合作社——草帽头果蔬专业合作社的一片葡萄园里,一台设置在葡萄园边上的类似空调外机的机器特别引人注目,合作社理事长陈传辉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合作社今年刚刚引进的一台利用臭氧来防治病虫害的新型环保喷雾器,据了解,使用这台喷雾器,在不施用任何农药的情况下,就能达到杀菌灭虫的效果,保证葡萄真正绿色无公害。
陈传辉告诉记者:“通过这台机器,把水抽出来,在机器里产生一种雾气,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臭氧,它能够有杀菌抑菌的作用,在我们葡萄前期有病菌的情况下,能够达到杀死病菌的作用,因为病虫害是由病菌产生的,病菌杀死了,就不会产生病虫害。”
今年,该合作社首期在4亩葡萄园里进行试验,取得了显着的效果。可以在不施农药的情况下,杀灭植物表面的各种细菌和病毒,而臭氧最终将还原于氧气和水,因此使用过后不留任何残余物质。虽然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但效果已有显现。
那么用了臭氧之后,葡萄的品质如何呢?从目前的效果来看,首先,它的着色比较均匀,第二个效果比较好,没有出现病虫害,第三个后期糖度要高于我们施用农药的葡萄园。
使用臭氧代替农药进行杀菌灭虫,是葡萄种植过程中的一大进步,促进了葡萄真正的绿色无公害,接下来,该合作社打算在100亩的葡萄基地里全部使用臭氧杀菌。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大石葡萄的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创新营销新方式销售拓展多渠道
在大大提高品质的同时,销售更要跟上。在销售过程中,当地果农们也不断创新模式,拓展销售渠道,增加效益。
不久前,记者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不少朋友在转发草帽头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认领众筹的帖子,颇有意思。认领和众筹的方式有两个方案,分别是388元和1688元。前者预付后可以得到葡萄采摘券、餐券、葡萄以及草帽头自酿的干红;后者除了上述的优惠外,还有可以认领一颗葡萄作为你的私有。“我们通过跟台州的米兰科技、江南物流等合作进行微营销。还通过一些微信平台、网络平台等诸多平台,做消费众筹、股权众筹,新的一种模式,把我们的销售拓展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的销售不成问题,因为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运作,现在我们的葡萄大部分已经预定出去了。”陈传辉说。
通过保品质、促销售等一系列方式,大石葡萄为当地果农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据了解,目前,河头镇共有葡萄种植面积3000多亩,为进一步提升“大石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品牌含金量,近年来,河头镇还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积极搭建本地节庆活动平台和外出展销平台,通过每年一届的葡萄节,和在杭州等地的展销会,不仅吸引了人气,也提升了“大石葡萄”在外的品牌知名度。
近几年,相关部门也颇为重视“大石葡萄”这张金名片,不仅每年都对大石葡萄种植户都进行抽样调查,农药残留加检测,另外还要求农户提升品质,开展避雨栽培,提高它的品质,保证它的质量。
如今,通过当地政府和果农的不断努力,在提高葡萄品质、拓宽销售途径的一系列举措中,使一颗颗小小的葡萄,成就了当地特色农业的响亮招牌。(屈扬帆)